大宋帝国风云录_第十六章 危机的根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危机的根源 (第1/2页)

    管用什么办法变法,先要解决两个原动力的问:<诚笑道,“皇帝的问题,我们暂时不考虑”他颇有深意地看了李虎一眼,接着往下说道,“现在我们来谈谈士大夫的问题”

    “士大夫变革,先来源于思想领域,一些士大夫心忧天下,志在变法强国,于是提出了变法的理论和变法的策略从过去几十年的变法历史来看,大宋只有文荆公的学和张载的关学在学术思想上有强烈的变法强国的愿望,而学在变法策略上较为激进,我们称之为‘顿革’,关学的变法理念则相对比较温和,讲究循序渐进”

    “学是党人士变法的理论基础,不管党内部有多少派系,在这一点上却保持一致,这也是学成为大宋官学的原因”

    “我们如果继续变法,继续以学做为变法的理论基础,继续坚持文荆公的变法策略,那么我们就要用党人士,而党人士大多为南方士人,基本上和蔡京一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太上皇下台后,蔡京一系遭到杀戮和驱赶,但其基础太过庞大,不管在汴京还是在地方,都有着强大的势力现今蔡京一系承担了大宋陷入深重危机的全部责任,其变法策略和政政策正在陆续废弃和修改,由此牵连到了文荆公,他的学理论和由他提出来的政策略也遭到了质”

    “这种情况下,我们继续以文荆公的学为官学,继续推行文荆公的政,显然不合时宜,不但得不到汴京的支持,也得不到北方士人,尤其是元佑党人的后代以及他们的门生故吏的支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这么做也等于是在为蔡京辩护蔡京恢复名誉蔡京的政辩解,这是逆流而上的行为,必将遭到全天下人的反对,其后果可想而知”

    “至于旧党管元佑党人还是元佑学术,都是坚决反对变法,或反对王安石的政以,元佑学术和元佑党人不能用”

    “我们要坚持变法,不变法没有出路,就没有展没有中兴之期,但反对变法的元佑党人和元佑学术不能用,党人士和学也不能再用,我们必须起用一种全的学术理论和以此种学术理论为基础的变法策略”

    李虎眼前霍一亮,顿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赵明诚的变革思路果然与众不同

    “叔父,你刚才不是说坚持以为官学吗?”

    “我说地学不是文荆地学是一种全地学术理论”赵明诚笑道“即使要用文荆公地学也只能是借鉴或干脆改头换面用文荆公地学为内核创造一种全地学术”

    “当文荆公为了推行变法创立了学而早地大汉王朝董仲孙是创造了儒学以配合汉武帝地变革从过去地历史来看凡变法必须以学术思想为基础并以此学术思想培养实施政地人才这是变法成功地不二法则”

    “从目前势来看我们继续用文荆公地学和他地政来变法显然不行了前有党争之祸后有蔡京之败文荆公地学和政在大宋人地心目中一落千丈强行推行势必引来巨大地阻力即使那些有心变法地人也会因为昔年地仇怨而抵制变法

    ”

    李虎连连点头非常同意赵明诚地说法但虎烈府有可能在这么短地时间内为变法创造一种全地学术思想吗?这显然不可能

    “叔父,你的学术思想是什么?”李虎望着赵明诚,心想你在这件事如此用心,是不是想把自己的学术推出来?如果你有自己的学术思想,那我不惜代价也要让它成为官学

    “我?”赵明诚略感惊讶,随即明白了李虎的用意,和李清照相视而笑李清照在得到李虎的承诺后,情绪已经平静下来,也逐渐接受了赵明诚的说法,的确,目前情况下若想尽量避免党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旧两党全部排除在朝堂之外

    “我学的也是文荆公的学”赵明诚说道,“不过,我主要从事古经文的研究,多年来,我也有一些心得”

    赵明诚虽然学的是文荆公的学,但主要搜集金石铭文,研究古代文字,从事考释古铜器,整理绣简,记述古迹等工作,说白了就是一个考古工作,偏重于铭文的著录和考证,以证经补史

    大宋自立国以来就奖励经学,提倡恢复礼制,对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出现了热潮,前有欧阳修的,今有赵明诚的,都是这方面的佼

    正因为如此,赵明诚对古经文有很深的研究,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大宋历

    尤其是当今的太上皇,对恢复礼制非常热衷其实个借口,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