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_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争与阴谋(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争与阴谋(二) (第2/3页)

安禄山匹敌。

    但杨国忠的这

    却藏着极深地私心他已和永王李璘达成秘密协议。子为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取得军权杨国忠经过再三考虑。才决定举荐哥舒翰为三军主帅。

    李隆基的原意是想用郭子仪为主帅但他又仔细考虑郭子仪只是一个节度副使不说指挥傲慢的府军就连边军也镇不住这一点。他甚至连高仙芝也比不上。

    先是能否领兵。其次才是打仗谋略。得了高仙芝的一次教训李隆基也清醒过来。杨国忠的建议无疑是及时的也打动了李隆基但唯一的疑虑是哥舒翰能否掌握兵权他容易削去哥舒翰的节度使大权现在又将河西和陇右地兵给他是不是有点讽刺呢

    陛下臣反对杨相国的提议一名大臣从左班站出却是礼部尚书裴宽他是唯一个没有签名反对李豫立储地尚书他原来也是支持永王为储那是因为他不喜欢李亨的刻薄寡恩也瞧不起李琮地虚伪阴毒别的皇子他也看不上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慢慢地看透了李璘其实是一丘之貉虚伪刻薄若他为太子将是大唐的不幸正如李清当年一眼看中李豫一样裴宽也非常喜欢这个仁孝宽厚的皇长孙他坚决支持李豫为储君。

    他是老于世故之人他看出了杨国忠地奏请中所包含的祸心当即出言反对。

    陛下哥舒相国虽然骁勇善战但他身为左相又兼任户部尚书日理万机若他领兵出征恐怕会影响朝廷政务所以臣并不赞成

    言外之意他也是在提醒李隆基既然好容易才用左相和户部尚书换了哥舒翰的让权现在再还军权给他是否有点太冒险。

    李隆基听出了他的意思便淡淡一笑道:那裴尚书可有什么好的人推荐

    裴宽微微一笑他比出两个指头陛下臣有两个人可以推荐。

    你说李隆基身子微微前倾显得十分有兴趣。

    第一个人臣推荐安西节度使李清他给陛下献的平贼三策臣极为赞成尤其是动天下人共讨安贼臣以为这是击中了安贼地软肋逆民心而为者必为民所颠覆既然李清能看出这一点足以见他高明之处所以让他来为主帅正可与安禄山匹敌。

    那第二个人呢

    臣地第二个人是羽林军大将军王承业他德高望重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地威望又多年护卫陛下忠心可鉴老臣在太原曾与他相交多年知道他用兵谨慎行军稳扎稳打用他来为帅正合当前的局势。

    裴宽提出地这两个人李隆基略略有些犹豫李清的平贼三策好是好但他本人资历稍浅恐怕不能服众;而王承业则相反他资历太老了与其说他用兵谨慎不如说是畏手畏脚充满了暮气。

    就在李隆基沉吟不语之时杨国忠与哥舒翰迅交换了一个眼色杨国忠立刻上前又奏道:陛下对李清的安排臣有一个更好的建议

    什么建议李隆基瞥了一眼心中生出一丝警惕。

    杨国忠微微一叹异常担忧地说道:陛下臣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安贼谋逆二就是吐蕃寇边。

    他此话一出立刻在大殿上引起一片窃窃之声杨国忠这句话切中了时弊朝廷将河西陇右之边悉数抽来关中边防空虚一旦吐蕃寇边后果不堪设想。

    李隆基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最担心的可是陕州一败他也不再相信积弱的府兵只能从陇右河西抽取有战斗力的边军以对抗安禄山的铁骑。

    防止吐蕃寇边这也是今天的一个主要议题。见杨国忠提及李隆基便急忙问道:那相国有什么好建议

    杨国忠捋须一笑臣为此事想了很久西域现在只剩下李清手上地安西及北庭两军现在西线无事可调其中一军来补充河西陇右之缺石堡城又在我们手上虽然进攻吐蕃不足但防守却不成问题所以臣保举寿王李瑁为陇右道观察使。但寿王领兵经验不足所以臣再保举李清为副使。负责全面防御吐蕃之责。

    大唐共分为十道其中陇右道的面积最为广袤。从陇右以西一直到大唐的西部边境都是它的管辖范围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地域划分从开国至今从来没有一个人来掌管过如此辽阔的疆域。

    杨国忠从杨贵妃那里得到消息。李隆基已经在考虑派诸子实掌天下所以他的幕僚便给他出了这个主意以分李清之权。

    从表面看这个策略极为高明可谓一箭双雕既能防吐蕃。又能削李清之权。但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李隆基的想法却又比杨国忠更深一层他极担心寿王李瑁长于深宫。恐怕他不是李清的对手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让李清的势力趁机伸入河西陇右从而让他坐大可换别的皇子其实也是一样。

    罢了就算没有瑁儿他不一样能长驱直入吗他既然能出平贼三策说明他还是忠于我大唐且试试看吧

    李隆基也想不出更稳妥地方案他当即应允道:准奏传朕地旨意封寿王瑁为陇右道观察使李清为副使全面负责防御吐蕃之责

    这是开朝会到现在唯一做出的决定有了这个决断为基础其余之事李隆基便更容易下定决心杨国忠见李隆基准奏心中大喜他急给哥舒翰意思是:下面就看你地了。

    这时哥舒翰出班他站在玉阶下慷慨激昂道:陛下臣才识浅薄当不起元帅一职臣愿意辞去左相之位以一老卒的身份赶赴战场亲手斩下安禄山那狗贼地人头以平陛下之怒。

    他这个表态极为及时此时李隆基心胸已开便不再忌讳哥舒翰领兵再者有边令诚为监军也不怕他有异心李隆基当即道:爱卿既有为朕杀贼之心朕为何不成全于你传朕的旨意封左相哥舒翰为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