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_第423章 帝王枪族【万字大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3章 帝王枪族【万字大更】 (第3/4页)

金作为21世纪枪械主要制造材料,是降低手枪重量的通用方法,尽管北洋科技材料研究室开发的pb-109锌铝合金还达不到后世的先进程度,但是火候也达到了八成以上,用在草原之鹰手枪上足以大幅度降低重量了。

    塑料,在21世纪实在是太普通不过的东西了。但在20世纪初期,塑料还是一种不被世人所重视的新型材料,主要原因是被垄断了。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7月14日,他在中华帝国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早在1893年,贝克兰就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

    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掘得第一桶金,贝克兰买下了纽约附近扬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逊河的豪宅,将一个谷仓改成设备齐全的私人实验室,还与人合作在布鲁克林建起试验工厂。

    当时刚刚萌芽的电力工业蕴藏着绝缘材料的巨大市场。贝克兰嗅到的第一个诱惑是天然的绝缘材料虫胶价格的飞涨,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材料一直依靠南亚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经过考察,贝克兰把寻找虫胶的替代品作为第一个商业目标。当时,化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很多可用作涂料、黏合剂和织物的天然树脂和纤维都是聚合物,即结构重复的大分子,开始寻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就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玻璃管底部有些顽固的残留物。不过拜尔的眼光在合成染料上,而不是绝缘材料上,对他来说,这种黏糊糊的不溶解物质是条死胡同。对贝克兰等人来说,这种东西却是光明的路标。

    从1904年开始,贝克兰开始研究这种反应。最初得到的是一种液体――苯酚-甲醛虫胶,称为novolak,但市场并不成功。3年后,他得到一种糊状的黏性物,模压后成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不同的是,赛璐珞来自化学处理过的胶棉以及其他含纤维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贝克兰将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贝克莱特”。

    他很幸运,英国同行詹姆斯?斯温伯恩爵士只比他晚一天提交专利申请,否则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温伯莱特”。1909年2月8日,贝克兰在美国化学协会纽约分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这种塑料。酚醛塑料绝缘、稳定、耐热、耐腐蚀、不可燃,贝克兰自称为“千用材料”。特别是在迅速发展的汽车、无线电和电力工业中,它被制成插头、插座、收音机和电话外壳、螺旋桨、阀门、齿轮、管道。在家庭中,它出现在台球、把手、按钮、刀柄、桌面、烟斗、保温瓶、电热水瓶、钢笔和人造珠宝上。这是20世纪的炼金术,从煤焦油那样的廉价产物中,得到用途如此广泛的材料。

    1909年,贝兰克的头上突然砸下来了大馅饼。他在美国化学协会的塑料论文被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所重视,于是他成为历史上第一直接得到中华帝国皇帝亲自提名的中华宝星奖获得者。

    贝兰克得到了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颁发的中华宝星奖奖章,十万龙币奖金,以及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待遇,并接到北洋科技材料科学研究所的邀请信,年薪10万龙币。

    此时的中华宝星奖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最高科学奖,全球300万科学家都在为得到中华宝星奖和巨额奖金而奋斗着,无数人都梦寐以求的希望进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因为那里代表着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机构,最先进的科学实验基地,云集十几万顶尖科学家。

    不论是作为科学家的最高荣耀的皇家科学院院士,还是代表全球最高科技存在的北洋科技给出的超高工资待遇,贝兰克都无法拒绝,于是他带着家眷来到中华帝国,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很快他和全家都加入了中华帝国国籍,成为中华帝国公民。并且就职北洋科技材料科学研究所。

    原本贝兰克想着自己开公司经营塑料的,但是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北洋科技材料科学研究员之后,那里有着他一辈子都认识不完的各个学科的顶尖科学家,有着令他废寝忘食的科研任务要做,加上年薪10万龙币已经让他成为富翁了,根本不需要再辛苦的去经营公司,因此他全身心的投入科学研究。

    很快,中华帝国北洋工业集团买断了贝兰克的酚醛塑料专利,开始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华帝国于是抢了本该属于美国的塑料工业,由于专利时限长达20年,因此在这二十年见,中华帝国将替代美国成为全球塑料垄断国家。而塑料的巨大作用此时还不为欧美各国所重视,等到他们发现时,大部分蛋糕利润以及被中华帝国攫取了。

    贝兰克全身心的投入塑料研制过程中,于是王辰浩单独召见了他,要求他研制一款高强度塑料,以便替代手枪里一些承重小的部件。贝兰克能够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和下达任务,这在整个皇家科学院和北洋科技都属于罕见,顿时成了贝兰克跟其他科学家们炫耀的资本。当然,得意洋洋的贝兰克立即把手头上的工作都放下了,全力为王辰浩研究高强度的塑料。

    终于在光华十五年王辰浩的生日这天,贝兰克拿出了ckd-82高强度耐磨塑料样品,进献给王辰浩作为生日礼物。这种塑料虽然还无法跟fn57上的塑料相媲美,但是已经可以替代手枪20%的结构了,这极大的降低了草原之鹰手枪的重量,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超轻型手枪。

    解决了材料问题后,王辰浩设计的草原之鹰手枪得以进行样枪生产。

    王辰浩设计的草原之鹰手枪,仍然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机构,结构简单,只有33个零件,可迅速不完全分解为套筒、枪管、复进簧及其导杆、击针和击针簧组件、套筒座、弹匣、连接销等7个部分。

    由于,手枪凸笋少一些的话,枪开锁行程更长,速度也慢一些,因此射速降低。于是王辰浩在枪管下方设计了3个肋状闭锁凸笋,从而有效地与套筒座相扣合,使得分解非常容易——将套筒向后拉到位,使手动保险卡入套筒左侧前部缺口,然后将枪管向抛壳窗方向旋转60°,使凸笋释放,左手握住套筒并拔下保险,将套筒向前取

    再将枪管转回原位,使其尾部向下脱离抱弹槽,即可向后抽出枪管。

    此外,击针兼有抛壳挺的作用,击发后,套筒后坐到一定位置时,击针先停止运动,并与抽壳钩配合,将弹壳向右后方抛出。

    该枪尺寸较小,口径6.35,全枪长仅114mm,比成年男性的手掌要短得多,即使握在手中也不引人注目。做出这种设计,主要是宫廷女官在保护皇室成员时,大手枪和手枪套影响美观。尤其出席重要场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