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我们的目标 (第2/2页)
道:“祁某代苏松受灾百姓谢过方千户!只是苏松一地百姓颇多,今年注定颗粒无收,种植棉、桑的农户更是雪上加霜……只怪本抚今年急着押送漕粮北上,府库里也是所剩无几……” 方涛吓了一跳:“抚台大人,您这是想让我一个人包下整个苏松的赈济?不可能不可能!不是我不肯出粮,而是我这边根本就没这么多!大把的粮食都在京师和津门屯着呢,若是急调南下,京师粮价又得暴涨,那时候天下真的就乱了!” 祁彪佳也急了,直跺脚道:“如之奈何!如之奈何!苏松富户都是以织布起家,这些富户都存金银而存粮有限,本抚这也是没了办法……” “抚台大人别急!”方涛连忙安抚道,“办法也不是没有,如今我们正有一批粮食从南洋急调过来,本来是为了应付我这边军粮用的,如今抚台大人急需,我们可以预先拨付一些给抚台大人应急,等后期粮食到了之后再作打算,如何?崇明岛上粮食消耗虽然大,但这里头都是一人一天一斤面,还有rou和菜,我这边先把每日供应减半,全力支援抚台大人……” 祁彪佳顿时起身长揖道:“多谢方千户!” 方涛刚想还礼,就耳畔就响起了前田桃的声音:“慢着!粮食不能白送!”方涛和祁彪佳都楞了一下,怔怔地看着从门口跨进来的前田桃。 “我是说方家不能带这个头!”前田桃解释道,“直接募集粮食本来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如今天灾多,隔三岔五就得找富户募集粮食……我不是说富户没这么多钱,只是从人心来看,隔两个月来一次,即便总数不多也让人心烦哪!或许抚台大人觉着这是‘道’,是‘义’,但富户们却未必这么想。天下间jianian人虽然多,但却不是人人都是jianian商。富户们多数还是本分经营、诚实起家的,这些人虽然有钱,可他们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不想捐粮,我们扣上一顶‘不义’的大帽子,这样下去,不是在帮穷人,而是在打压百姓靠自己努力求财求富的心……”
祁彪佳脸色凝重了起来,迟疑了一会儿道:“夫人说得也有道理……只是,眼下局面……本抚实在拿不出钱钞来换粮了……” 前田桃摇头道:“不止是‘换’粮,而是借粮有偿的借粮!比如拿来年的税赋做抵押,或者拿苏松治下的官田做抵押,将官田的经营权交给方家一定年限……实在不行,也得在其他政策方面给积极纳捐的商户们一些倾斜和照顾,总之要让苏松治下的富户们能看到,帮朝廷的忙救助百姓也不是光倒贴钱粮的事儿,做好事也要有赚头……” “等等……”方涛的脑子一时间还没转过弯来,有些模模糊糊地问道,“可是……这么一来,岂不成了直接做买卖了?就在救民本是义举,这种义举怎么能用钱来衡量?” 前田桃摇摇头道:“你错了!你也知道这是义举,什么叫义举?义举就是良心上还说得过去!为什么现在义举之民这么少?为什么劝富商行善就这么难?不是因为大家不想做好事,而是大家不想做冤大头!太平无事的时候不念着咱们,一旦有的事儿,马上就开始惦记咱们的钱袋子,凭什么呀?今儿我捐了一百石粮,下回又有事儿了,肯定得照着这回来给啊,结果呢,一次接一次,就算不差这点儿钱粮,心里也烦了,是不是?” 方涛和祁彪佳听了这话,两人都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却又不得不承认前田桃的说的话非常有道理。就算是方涛本人而言,今日受灾找他帮忙他可以出手,如果次次受灾还找他帮忙,他也会觉得吃不消。 而祁彪佳则想得更深一些。在他心目中,所谓“王道”,治下有乐善好施之民也是一条重要标准。可如许进宝这么一说,仿佛“劝捐”并非一条善政。“可是……可若是给这些富户许以好处……岂不是等于用铜臭污了善名?如此一来……还有人真心行善么?” “抚台大人你又错了!”前田桃提醒道,“从开始到最后一直在行善而不图回报的人确实有,但他们都是圣人;可这世界上不可能只靠圣人撑着,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圣人,芸芸众生中的多数都只是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立下一个规矩一个制度,一个能让普通人有机会做善人的制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