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八八章 且听风吟(上) (第3/4页)
,自己的想法也已经暴露了出来,这固然有些难受,但细细想来,却也不算太大的坏事? 他心中这样那样的一番乱想,待思维渐渐的平静、死猪不怕开水烫了,才又在迎宾路附近的祥和氛围里想到这次过来的主要原因。外来的无数人都在等待着闹事了,严道纶他们也都会乐见其成,这边竟然还掉以轻心,大概也是击退了女真人之后的信心膨胀。 他是希望这次交易能够成功,华夏军能够平稳过渡的,但眼下想着这些,却又隐隐的有些期待坏事的发生了。待到这边混乱起来,师师当会明白自己这边的苦心,华夏军的道路,也能走得更加稳妥一些,而且若真的混乱爆发开来,师师必回将自己今天的警告告知宁毅,到时候自己再去与对方见面,许多话也能好说一些。 阳光落下来,他走过繁华的成都街头,眼见着一位位书生、一位位武者,都像是等待着动手的义士。人们的每个眼神,都像是在私下里诉说着什么,图谋着串联。 要出事了,就出事吧…… 他想。 …… “……华夏军是有防备的。” 下午和煦的风吹过了河道上的水面,画舫内萦绕着茶香。 这是一场看来寻常的聚会,关山海、朗国兴、慕文昌……等数人在杨铁淮的召集中相聚,未免隔墙有耳,挑选了河上的画舫。 人称淮公的杨铁淮月余之前在街头与人理论被打破了头,此时额头上仍旧系着绷带,他一面斟茶,一面平静地发言: “华夏军是有防备的。”他道,“城内的局势,众所周知,外松而内紧,许多竹记的人员早已进城,甚至打进了市面上那些所谓‘义士’的内部,不少人一动手就会被抓,昨日安庆坊有过一次厮杀,死了两个人,都是外来的刺客,迎宾路那边也有一次,刺客每次,当场被抓了。华夏军在预防刺杀方面很有一手,小打小闹恐怕没什么可能奏效……请茶。” 众人端茶,一旁的关山海道:“既然知道华夏军有防备,淮公还叫我们这些老家伙过来?若是咱们当中有那么一两位华夏军的‘同志’,咱们下船便被抓了,怎么办?” “华夏军乃是击败女真人的英雄,我等今日聚会,只是为了城内局面而担心,何罪之有。”杨铁淮表情不变,目光扫过众人,“今日成都城内的状况,与往日里绿林人组织起来的刺杀不同,如今是有众多的……匪人,进到了城内,他们有些被盯上了,有些没有,我们不知道谁会动手谁会缩着,但对华夏军来说,这终究是个千日防贼的事情,有一拨对手,他们便要安排一拨人盯着。” “……他们人力有限,若是这些乱匪一拨一拨的上去,华夏军就一拨一拨的抓,可若是有几十拨人同时动手,华夏军铺下的这张网,便难免力有未逮。所以归根结底,这次的事情,乃是人心与实力的比拼,一边看的是华夏军到底有多少的实力,一边……看的是有多少不喜欢华夏军过好日子的人心……” 他端起茶杯:“实力高于人心,这张网便固若金汤,可若人心大于实力,这张网,便可能就此破掉。” 一众老人点头、喝茶,其中年纪四十多岁的慕文昌望望周遭众人,道:“也就是说,今日我们不知道城内的这些‘匪人’会不会动手,但可能人心不齐,有人想动、有人不想、有人能豁出命去、有人想要观望……可若观望的太多,这人心,也就比不过实力了。” “若我是匪人,必定会希望动手的时候,观望者能够少一些。”杨铁淮点头。 “华夏军的实力,如今就在那儿摆着,可今日的天下人心,变动不定。因为华夏军的力量,城内的那些人,说什么聚义,是不可能了,能不能打破那实力,看的是动手的人有多少……说起来,这也真想是那宁毅常常用的……阳谋。”有人如此说道。 杨铁淮笑了笑:“今日喝茶,纯粹是聊一聊这城内局势,我知道在座诸位有不少手下是带了人的,华夏军经营这局面不易,若是接下来出了什么事情,他们难免发飙,诸位对于手下之人,可得约束好了,不使其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才是……好了,也只是一番闲聊,诸位还有什么说的,尽可畅所欲言,大家都是为了华夏军而cao心嘛。” 他笑着,摆手。 “……请茶。” 阳光从画舫的窗棂中射进来,城池内部亦有许多不知名的角落里,都在进行着类似的聚会与交谈。慷慨激昂的话总是容易说的,事并不容易做,不过当慷慨的话说得足够多的,有些静静酝酿的东西也宗有可能爆发开来。 名叫慕文昌的书生离开画舫时,时间已是傍晚,在这金黄的秋日傍晚里,他会想起十余年前第一次见证华夏军军阵时的震撼与绝望。 那还是武建朔二年的时候,成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言振国的首席幕僚,是慕文昌一生之中的第一个高点。武朝丢失了中原,言振国迫不得已投靠女真、明哲保身,在娄室进攻西北时,他们被逼着参与了进攻延州的战斗。 那个秋天,他第一次见到了那面黑旗的残暴,他们打着华夏的大旗,却不分敌我,对女真人、汉人同时展开攻击。有人以为华夏军厉害,可那场战斗延绵数年,到最后打到整个西北被屠杀、沦为白地,无数的中立者、迫不得已者在中间被杀。 对于那么多的人,他们原本可以拉拢、可以规劝的,甚至于在战争期间,慕文昌也曾小心翼翼地透露出愿意投靠华夏军谋个出身的想法,但华夏军毫不留情,他们只接受入伍为小兵,对于慕文昌这样的大员幕僚,竟显得毫不在意。 原本中原有无数人士愿意投靠过去的,可华夏军,只想着打仗,容不得半点迂回。 建朔四年四月,华夏军在杀狼岭击溃言振国以及折家联军,斩杀了言帅与多名折家子弟,此后三年,小苍河吞噬天下数百万汉军……可那又怎么样呢?最终还不是逃跑?最终无数原本不该死的人死了。 慕文昌狼狈南逃,他的妻子儿女在那场战争中被碾碎了,其中一个女儿甚至是他主动牵线嫁给了一位女真军官的,后来娄室被杀女真在西北惨败时,他这个女儿死在了一帮抗金的乱民当中。 抗金需要战斗,可他一生所学告诉他,这天下并不是一味的战斗可以变好的,把自己变得如女真一般凶残,即便得了天下,那也是治不了天下的。 华夏军必然是错的! 华夏军必须是错的…… 这次的成都,会清晰地告诉天下,这个道理。 他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走过了黄昏的街头。 …… 同样的时刻,名叫施元猛的壮汉会想起十余年前金銮殿里的那一声枪响、那一片混乱。 “唉,周喆……” 那若有似无的叹息,是他一辈子再难忘记的声音,之后发生的,是他至今无法释怀的一幕。 怎么会有那样的人呢? 那是击败女真第一次汴梁围城,随即又处理了jianian相秦嗣源后的论功行赏,他依靠家中的关系,又走了谭稹的路子,有生以来第一次的面圣。为了那次的面圣,他祭拜了所有的家中先祖、甚至斋戒三日、焚香沐浴,将那次面圣作为了一生之中最光荣的时刻来对待。 为了金殿奏对虽然也不可能跟他有什么对话不至于失礼,他在家中光是礼节便训练了大半日,对着先祖的画像不断的练习跪拜磕头以及封赏之后谢恩的礼节。面圣之后大宴宾客的宴席也早已安排妥当。 谁知道他们七人进入金殿,原本应该是大殿中身份最卑微的七人里,那个连礼节都做得不流畅的商贾赘婿,在跪下后,竟然叹息着站了起来。 他至今无法理解那样的情景。他叹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