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举兵伐逆 (第4/4页)
‘co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 。 徐氏带着儿女坐在一边,燕王看过来的时候,见到她坚定的目光,心中一烫。他知道徐氏一直是坚定地支持他,仰赖他,即算他起兵已经等同于割断了徐家和她的一切关系。 看到高煦已经发声,而高炽却是一副犹豫两难甚至欲言又止的样子,张昭华暗道不妙,看样子高炽是又犯了毛病了,但是现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哪里还能由得他有异言?果然燕王见高炽如此,神色已然沉了下来,张昭华急忙道:“父王刚才所言,一旦举兵,朝廷必以贼寇、叛逆之名相加,其实不然,大义在我不在彼,父王难道忘了,有言,朝无正臣,内有jianian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如今君侧jianian臣喋喋,离间骨rou,废高皇帝万世法,父王举兵,则是索取jianian臣,奏而斩之,若能如此,父王收兵归藩,谒孝陵、朝天子而还,乃是遵而行,天下舆情,必不罪我。” 张昭华一番话,说的所有人都在点头,她其实是在为这次举兵找到大义名分,因为即使燕王的确逼不得已,但是一旦发兵,就是对抗中央政府,在天下人看来,这就是谋逆,这就是反叛。然而张昭华所说的,就是一种迷惑方式,因为高皇帝留下,里面“清君侧”一条,就是最好的化用,而张昭华提出的“事成之后,收兵归藩”,更是向天下人明示燕王没有谋反之心,只是为了将迷惑圣聪的jianian臣绳之以法。然而事实上,若是燕王真的功成,他会解甲归田,回到藩国吗? 自然不会了。 所以说,这是一种迷惑方式罢了,在现在这前途未卜的阶段,要尽可能的争取大义名分。 她这话说了,叫燕王不住点头,而高炽那里,似乎也能接受,打皱的眉头也渐渐松了。而道衍道:“世子妃所言,乃是长久之计,如今却有眼前之害,就是明日即将登门的张昺、谢贵。” 提到这二人,燕王不由得捏紧了扶手,道:“大师,这张昺、谢贵二人,明日必然率精兵围住王府,我府中能用之人,不过八百零六人,如何抵挡?” “殿下岂不闻擒贼先擒王?”道衍桀桀一笑:“兵员再多,只要擒住张昺、谢贵两个,其他人又能如何?” 道衍指着密诏中的“削爵及逮官属”几个字,道:“朝廷对殿下只是削爵,而未说逮捕,所要逮捕的乃是燕府的官属,这就给了我们反将一军的机会。” 道衍的计划是,只需先擒为首的张昺、谢贵二人,余下敌众再多,也无能为力。将王府的官属开列名单出来,召张昺、谢贵入府逮人,待其来到府中,只须缚一夫之力,便可大功告成。 这一晚上,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睡觉,好不容易觑见后堂没有人了,张昭华才对高炽道:“方才父亲问起兵事宜,你如何是这般脸色!难道除了跟随父亲起兵之外,还有他途吗?你还不等不见容于新帝,就要不见容于父亲了!” 高炽十分忧愁顾虑:“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称兵构乱,这、这和汉七国有什么分别?若是失败,我等唯死而已,天子不会看在骨rou情分赦免,连祖训里面,都对诸王谋反不赦!” 张昭华可能是所有人里,心中最没有忧虑的人,因为她知道燕王起事,以成功告终,然而此时除了她,没有任何一个人会预料到燕王的成功——即使是道衍这样的人。而这样的起兵,在他们看来,和汉七国、晋八王是一样的,都是以一隅敌全国,以藩王之身造反,而最终无一不是被中央剿灭,身死名灭。 燕王此时会想到自己终有一日登临大位吗?不会,他与诸将举义,乃是为了共图免祸,绝不会有心富贵。 张昭华记得以前,高炽似乎还没有这般犹豫不决,就是那次她问道燕王每年领军长途奔袭千里,实为训兵的时候,高炽很明显是清楚的,而且在为燕王包庇——她打量了高炽一会儿,忽然问道:“最近是不是有人在你耳边灌了什么耳音?是不是有人用什么君臣大义、骨rou亲情这样的话,把你弄糊涂了?” 见高炽神情一顿,张昭华心道果然,道:“王安,王安!” 见王安蹑手蹑脚地过来了,张昭华就道:“最近这几天,纪善所是哪位师傅授课?你家世子爷,是和哪个人走得近了,听了一堆乌七八糟的话?” 王安也早都瞧不惯那人的行为,也当看不见高炽,只低头道:“最近几日,伴读余先生常常拜见世子。” 张昭华怒道:“果然是这个余逢辰!这个书读死了的人,我定要叫他好看!” 她说着就叫王安带人过去,先把人绑起来,结果王安去了一圈道余逢辰已经被收押起来了,看样子是燕王的意思,既然余逢辰都被看管住,那长史葛诚和其他几个密谋反叛的人,也应该被燕王捉住了。 高炽却不怿起来,道:“余伴读说的话,哪里有什么不对呢?子不忠父,乃为逆子;臣不忠君,终为贰臣。你也尝以忠臣之妇,孝子之妻自居,如今你自己忖度一下,父王起兵,明日便要杀了朝廷钦使,这不是谋逆,又是什么?藩王谋逆,有成功的吗?” 张昭华愤怒起来:“你是谁的忠臣?太祖陵土未干,已有五王相继被诛,是谁先绝了亲亲之谊,是谁先忘了骨rou之恩?如今起兵,不过是为了自保,若有余力,必当将蛊惑天子横起大祸的jianian臣凌迟掉,这难道不是遵祖训而行?你要忠君,忠的也当是孝陵里不能合眼的太祖高皇帝,你要孝父,也该父子同心,共度眼前劫难,如今你还分不清你忠的哪个君父,当真是白读了那么多书,脑子还不如贩夫走卒好用!” 她说着站起来,将高炽推得一个屁股跌倒,才略出了一口恶气,提着裙子找王妃去了。高炽慢悠悠爬起来,懵然了半天,蔫头耷脑地想了半夜,似乎当真也开了窍,总算不说那些不合时宜的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