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97章最后一课(求订阅,求推荐。) (第2/2页)
但是,蒋培培让低年级的学生,这节课去高年级的教室上课。 孩子们全都涌向高年级教室。 一进来,就看见了他们的小谢老师和小陈老师早已经在里面了。 孩子们乖乖的坐在座位上,低年级的孩子和高年级的孩子相互挤着,都没有谁出现吵闹合作打闹的事。 蒋培培最后进来。 她进来后就把教师门关了。 坐在进门最右边的位置。 讲台上就只有陈楚良一个人,还有他背后黑板上写下来的‘最后一课’四个字。 也许是谢雨萌和蒋培培两人都不想讲这堂课留给他了。不过,既然是孩子门口中的小陈老师,还没给他们上过课,干脆借着机会,陈楚良就当这最后一次老师吧。 这躺课,既然谢雨萌定义为最后一课。 陈楚良就照着谢雨萌想要给孩子们传达的意思说起来:“你们应该都看到了黑板上写的字。今天过后,谢老师,还有蒋老师,还有你们小陈老师,都要走了….离开寨子,去外面的大城市..因为那里才是老师们的家,我相信,以后你们也会走出去,走到外面的大城市里面去的,所以,我们不用怀着悲伤的心情,因为离别即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逢。” 陈楚良没讲过课,但也是演讲过很多次的人。 所以,讲课对他而言。 其实,就是一次演讲。 不过,这次面对的对象是一群山村的孩子。 所以,他的话都是句句朴实打动人心。 坐在前排的谢雨萌和蒋培培两人因为说不出口最后一课,听到陈楚良说的离别即是为了重逢,竟然是不知不觉就红了眼圈了。 女孩子都比较容易感触。 她们两个哭了。 学生中的女孩也跟着哭了。 这种情况,可不是陈楚良想看到的。他倒不至于被感染,亦可说是不想让气氛推向悲伤,站在讲台上努力控制情绪,说:“我知道,两位支教老师教过你们很多的东西,当然课间活动的时候,还为大家唱过很多歌,也教会你们很多歌。既然这是最后一课,那这一节课,我们就作为音乐课吧…..这样,我起个头…..” 苦涩的沙。 吹痛脸庞的感觉。 像父亲的责骂。 母亲的哭泣。 永远难忘记。 …… 陈楚良唱了水手的开头。 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下,开始有人跟着他一起唱了起来…. 这是一节音乐课。 音乐是最能宣泄感情的承载体。 整个教室,在很快的时间内,就成了大家一起合唱的音乐课堂。 …… 在受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听见水手说。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 孩童们稚嫩的声音。 还有两位支教老师的声音。 也有陈楚良的声音。 甚至连一向很少唱歌的罗善都跟着一起合唱。 便是在哭声和歌声中。 孩子们唱完了水手。又唱起了这一年,他们从两位支教老师那里学到的歌曲。 朋友…我永远祝福你….. 朋友,我永远祝福你….. …… …….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 ……. 无聊望见了犹豫.达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止….. ……..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cao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 这一节课很长,歌也很美..这大概是最大杂烩的歌曲合唱了,但每一首都是那么动听。 孩子们唱着,唱着,支教老师谢雨萌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蒋培培也是哭成了泪人.... 但孩子们还是很坚强的唱着..... 离别即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 .... 8月26号。 上午九点。 北川县片口乡有为科技援建的有为小学正式剪彩竣工。 出席剪彩大会的有绵市政府,蜀省教育厅还有华夏教育部甚至连华夏团中央的领导。 剪彩仪式异常的浓重。 就官方媒体都是来了一打。 剪彩致辞上面。 在领导们说过话之后。 作为有为科技的代表。 陈楚良站在剪彩仪式的演讲台上。 他说的话不多,就一句:“力争能够让每一个贫困乡镇,都有有为科技援建的教学楼.....” 这话虽短,但分量十足,获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剪彩活动后,陈楚良又见了一次来自燕京教育部门的领导还有燕京华夏共青团的领导。 教育部门的领导,在上次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上见过了,这次又见面,自然让这位领导觉得他们脸上有光。毕竟教育体系里面出了一个如此耀眼的年轻,他们也觉得是一份荣耀。 至于华夏共青团部门的领导,则是频频对陈楚良现在所做的事大加赞赏,希望以他作为宣传对象,树立华夏青年一代努力拼搏的榜样。 才二十岁的陈楚良有些受宠若,但还是接受了领导的好意。 片口乡剪彩活动之后。 8月27号,陈楚良去了绵市其他地方参观已经竣工的教学大楼,并让两位房屋抗震专家何工和赵工连夜对教学楼进行评测。 8月28号。 陈楚良从绵市到了乐市。然后去了乐市的两边一区。 8月29号。 陈楚良从乐市到蜀省的大凉山.... 辗转一千多公里,陈楚良都是在奔波中渡过..但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有意义.....也许是那个羌寨的那些学生的最后一堂课,让陈楚良觉得,做有意义的事情能升华心灵....或许这次回汉州之后,陈楚良把这份升华用在公司的产品上....如他所想赚钱并不是唯一....获得成就感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追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