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39章 :百家讲坛破4点收视 (第1/2页)
“各位,成不成功就看今天了。” 时间很快就滑过,百家讲坛就要正式开播。 央视办公室内,聂辰看着丁文明,刘芳,神情严肃的说道。 “聂台,放心吧,我相信张宁的魅力。” 刘芳在一边说道。 “是呀,聂台,我也相信。” “哟,丁文明,之前你不是担心张宁的讲课太过于创新,有一些不敢播嘛。” 看到一直比较着,刘芳在一边打趣的说道。 “嘿,之前是有一些担心。但是,你们不知道。前几天,我剪辑了十分钟的讲课给我家人看,你不知道,我老婆还有我的父母,包括我在读初中的小孩,不知道有多认真的,一直嚷嚷着说看10分钟不过瘾,要看全版。” “这么看来,有戏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芳笑着说道。 “好了,有没有戏,一会大家就知道了,现在大家好好准备吧。” 聂辰在边上,也隐隐有一些期待。 …… 集百家之所长,传华夏之文明。 百家讲坛,与您一同分享百家之魂。 全新一期的百家讲坛,在张宁还未上台之前,特别的制作了一段片头。 中华最为知名的两部神话巨著,西游记与封神演义是什么关系。 孙悟空的真实实力问题。 菩提到底去哪了。 大闹天宫的迷团。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与西游记里的哪吒有什么不同。 这一切的迷团,将由百家神秘之师的张宁,为我们解开答案。 下面有请张宁先生。 没有主持人,没有其他客串演员,百家讲坛的节目非常的简单,只有一个人。 或者说,只有一个人加一张百家讲坛的讲师桌。 节目在预告之后,张宁缓缓从后台走出。 一边走,张宁一边高歌。 混沌未分天地乱 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 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 发明万物皆成善 预知造化会元功 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是西游记的开头诗。 张宁一边念,一边走向讲坛,当整句诗念完,张宁已经来到观众面前。 此时,台下的嘉宾早已经轰动,不断的鼓起掌来。 不过,最为激动的,显然不是台下的那些嘉宾。 他们是在现场,现场听课要的是安静,哪怕他们再兴奋,也只能通过鼓掌来表达。 最为激动的,还要数那些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朋友。 张宁出场了。 张宁出场了。 他们激动的大喊。 都教授,都教授来了。 啊啊啊,还是这么帅,简直要人老命呀。 如果这是一个偶像剧,人们已经可以断定,这一部剧可谓是火了。 但百家讲坛不是电视剧,也不是娱乐节目,他是一个知识类性质的文化节目。 他火与不火,不能单看请的讲师是谁。 哪怕张宁再帅。 如果接下来张宁所讲的课没有什么内容,恐怕,这一个节目也要完蛋。 再铁杆的粉丝,也不可能一直光只看张宁的颜值吃饭。 而且,如果讲课之时所讲的没有趣味性,也不能吸引他们,他们也会越看越头痛。 不过,这一次的百家讲坛,注定要打破大家对于原来百家讲坛的映像。 不管是此前看过百家讲坛的,还是没有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张宁简单的开头几句,很快,他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兴趣。 封神演义抄袭西游记。 我靠,不会吧,张宁大大吃错药了,居然说出这样的一个论题。 很多观众傻眼。 但是,接下来,在张宁一系列诗篇,以及历史客观事实作证之下,人们瞠目结舌。 天呐,没想到,封神演义真的是抄袭了西游记。 看了一辈子封神演义,我才发现,封神演义抄袭了西游。 张宁简直是科谱达人。 说得有道理,张宁大大看来研究很有一套。 不过,相对于封神演义抄袭西游记这一类比较明显的看点。接下来,张宁所说的关于佛道之争的论题,却是引来了更多人的兴趣。 或者说,大家更感兴趣的,不是张宁所提出来的这个论题。 大家更感兴趣的,是张宁的讲课方式。 不同于其他百家讲坛的讲师那么严肃,张宁的讲课显得非常的幽默。 当然,这个幽默并不是纯粹只是为了搞笑。 这个幽默,完全是与学术研究,加入到其中。 很多观众在那时一看张宁的讲课,就已感觉眼前一亮。 认为张宁讲课非常有趣味性,让人印像深刻。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之前的趣味性仅仅只是开端,接下来,张宁讲课的那种幽默,却是感染了全场。 显然,当时唐僧从来就没有想过去西天取经,观音跑来东土,用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那就是搞推销。并且,观音在搞推销的时候,还带了他们那边的高科持产品。一个是锦澜袈裟,一个是九环锡杖,这都是十足十黄金做的呀。哪怕是坐拥天下的唐王,也没有看过如此土豪的东西。当下,唐王就被观音给震撼住了。便跟唐僧说,贤弟呀,你看西方那边的科技这么高,你得去那里一趟,将他们的科技给搞回来呀。 只看到张宁不仅不慢,一字一词的吐出这一段话,一瞬间,所有人等,全部笑翻。 我靠,观音会两国语文,汉语和印度语,非常适合搞推销。 锦澜袈裟,九环锡杖居然是土豪装备。说得也是,都是黄金的。 如此流行的现代用语,简直将观众看得傻眼。 我了个去,张宁,我算是服你了。 这课原来可以这样讲。 不行了,不行了,快扶我一把,我要倒地了。 百家讲坛向来是一个严肃的课堂,但是,这会儿,百家讲坛比之一档娱乐节目还要来得搞笑。几乎是听了张宁讲上几分钟,众人无不是拍掌大笑,笑得肚疼。不过,这个笑,并不是毫无营养的笑。相反,在观众的大笑当中,他们一边听着张宁的讲解,一边也完全的掌握了张宁所提到的学术论断。 高雅而不高冷。 通俗而不庸俗。 不由得,人们想起了这一期百家讲坛所打的广告词。 没想到,张宁真的做到了。 阳春百雪与夏里巴人,在这会儿,似乎并不是隔着那么远。 似乎,他们也有交汇的时候。 毫无违和感。 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