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云涌 (第1/2页)
新年纳余庆,嘉节好长春。 这日王宅。 大早开了中门。 却是等来了杨慢慢一人。 少年双手负后,缓缓而来。 虽然几月未见。 两门卫仍是一眼认出了他。 拱手,抱拳。 现如今的华都城,很难有人不认识—— 军神之子。 文采惊世。 风流倜傥。 与现如今年满十岁的太子殿下,还有十二岁的徐莫莫,并称为帝都的三大“神童”。 皆是饱读诗书,博闻强识。 最让旁人艳羡说道的,当然是徐杨二位的“天作之合”。 万众瞩目。 堂而皇之。 完全不顾太后那边的御赐婚约。 真是—— 好瓜! 不过说来也奇怪,以九江王张熙这位千岁爷的本事,按理宫中不可能不会知道此事。 不知为何却是迟迟未有下文。 真是辜负了广大吃瓜群众的友好期待啊。 少年见门卫向自己行礼,也轻轻一点头以示尊重。 老尚书王俊卿迎了出来,笑嘻嘻道: “公子光临陋舍,真是……” 一想起那金碧辉煌的大禅室,这“陋室”二字确实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王大人——” 谁料“蓬荜生辉”还未说出口,那少年却是抢先打断,说: “还请唤退左右。” 眯眼。 微笑。 王大人不留神打了个寒颤。 随即马上恢复了平常。 “尔等先行退下。” 众人退散后—— 杨慢慢立马脱下右脚靴子,用尽全力向那位老尚书狠狠砸去! 口中振振有词: “感激王大人,记恩王大人啊!”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那老尚书右脸接得结结实实,留下一个鞋印后却落荒而逃! 这是什么情况? 大概是看到这个老油条子没出息的模样,杨慢慢心中更是火大。 瞥见了一眼四周,抄起顺手的扫帚就追撵着老尚书打! 要是王宅的下人们见了这番场面那还不惊掉下巴—— 平日里不怒而威不苟言笑的老爷,竟然被一个毛头小子拿着扫帚追着打! 挨了几下结结实实的胖揍后,那老尚书也不生气,边跑边说: “少爷,天气严寒,哎哟!鞋穿上,哎哟!别,哎哟!别冻着脚……” 其实这不是杨慢慢第一次“殴打”老人了。 上次“殴打”发生在那场盛宴后三天。 打的老人没有变。 还是兵部尚书王俊卿。 听上去可能有点滑稽。 但稍加解释便说得通顺了—— 因为宴会结束三天后,杨慢慢才从调查了好几月都没有结果的徐管事口中得知—— 徐莫莫的亲爹徐偃明竟是朝中新上任的兵部侍郎! 自己和兵部侍郎的女儿亲密接触已有半年,有兵部老尚书这层关系竟浑然不知—— 要知道,老尚书王俊卿与大元帅杨守仁可是围着军队器械、粮草、兵令等打了整整二十年的交道啊! 并且这二十年的交道,很不寻常。 虽说平日里的朝堂上王大人老是与那儒将无双第一人“唱反调”争得面红耳赤,私交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有时候连皇帝也掺进“一腿儿”,每每战事大捷,圣上微服私访也要拉上王俊卿与难得回都的杨守仁一起喝酒。 无需要喝醉—— 三人大概都心知肚明: 皇帝需要有人说出自己的心声。 元帅需要有人反对自己的独断。 而尚书,正好知道二者的需要。 一切都为了华国更加强盛嘛—— 三人皆是真正意义上的挚友。 亦是君臣典范。 这需要三人都绝对聪明。 并且尺度把控绝对精准。 还要有足够耐性去维持。 缺一不可。 所以以元帅府的影响力,要想查询一个小女孩的家门背景那简直是易如反掌,更何况还是如此“亲近”的兵部的人。 当娘亲郦氏得知这个消息后,甚至都怀疑是这个老东西故意怂恿自己下属“安插”女儿到杨慢慢身边的—— 要不然如何解释在太后准备御赐婚亲前一月时,少女便和少年在说书楼有了“机缘巧合”般的相遇呢? 次日,少年欲往王宅理论。 娘亲拦住,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位老尚书与你父亲是差了二十年的忘年交,不可对其出言不逊,只记得打的时候记得分寸便好。” 当时的少年眼皮发麻,没来由记起了那日徐莫莫一句: “可是有的人你越是好好跟他说话他越是不听啊,就得挨打才行”。 这小妮子和娘亲可真是—— 像得可怕呢…… 郦君如敢这么说,也是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当年凄惨悲壮的公主坟一役,就是这位王大人因为“恶意”滞留军粮,差点害得当时还是大将军的杨守仁八万精骑全军覆没! 心急如焚的郦君如提着剑差点拆了整座王宅! 好在那位无双的儒将奇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