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山不在高 (第1/1页)
“先生,青阳侯来了。” 林子墨看着身前与他年岁无差的少年人,却显得恭恭敬敬的,那可是书院的先生。 “多谢子墨了。” 他微微颔首,示意知晓,却依旧摆弄着笔墨,没有半点儿动身的意思。 不知在书写什么。 …… 双龙镇近日愈发热闹,涌入了不少外地来客,搞得本地人也是一头雾水。 看那些人的衣着打扮,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贵的。双龙镇这座小庙,可装不下这些大佛。 不知又要搞些什么名堂。 莫非…… 不可能,不可能! 镇上的人实在不敢相信,这些人都是冲着东边那座小山来的。 …… “公子,这传遍了整个燕国的事儿,这里的人竟然不知道!” 就连随行小厮都知道的事情,传得广些好像也是理所应当,也难怪一副诧异的表情。 “何况这就在黎山脚下,太说不过去了吧。” 不理解,不理解。 尽管这里已经是双龙镇最好的酒楼,可所谓的公子哥儿还是兴致缺缺,不满意的表情全写在脸上。 对着面前的酒菜挑来挑去,终究还是放下了筷子。无奈饮一口酒,也是连连摇头。 “走吧,许是这里的人过得太安逸了些。” “公子说笑了。” 话音未落,便赶忙跟了出去。 …… 双龙镇地处燕秦两国边界,饱受战乱之苦。 近些年虽说好转不少,但也与“安逸”二字沾不上边儿,看他们的生活条件就知道,穷乡僻壤罢了。 若说这乡下地方有什么值得那些外来客图谋的,除了镇子东边儿那个叫做“黎山”的地方,他们也想不出什么了。 莫约十年前,当秦国的铁骑在边关肆掠过后,一群人来到了双龙镇。 那时候东边儿那座无名荒山还没有名字,“黎山”的叫法是后来才渐渐传开的。 那群人自称“黎山书院”,是个传道授业的地方。 “书院”的名头,他们自是听过的。 只是黎山这大猫小猫三两只,聚在一块儿就叫书院,在他们看来,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信是不可能信的。 镇上的人一笑过之,山上的人也不多做解释,双方的关系就这样延续到了今天。 可照如今的情形看来,这“黎山书院”莫非是真的? 难以置信! 外边儿那些世家贵族都是冲着“书院”来的,也只有“书院”才能吸引他们聚集在这边陲无名小镇。 双龙镇的人或许不知晓,现如今的生活安定,只是因为他们坐落在了黎山脚下。 书院方圆十里,不见兵戈。 这是人族自书院创立之日起就立下的规矩。 …… “吁吁吁……” 马蹄溅起尘土,纷纷扬扬的,直到双龙镇前才止息。 “终于到了。” 黄沙中传出声音,语气有些许安定。 声音是位女子,模样是大家闺秀的模样。 便是赶了许久的路,身上的贵气也未曾散去,越发深沉和内敛。 若是有出过远门儿的就知道,这群人自秦国而来。 其身下的骏马就是秦国赫赫有名的名马“烈焰”。 大秦驻守在南寻江的军队便是骑的此马,侵略如火,压得北江七国抬不起头来。 “小姐,这什么黎山书院真的有那么厉害?我看镇上的人也没什么反映应嘛。” 小丫鬟牵着马在镇上停停走走,东看看,西看看。 “倒也不怪这些人,看得穿了,便是‘不畏浮云’,看不穿就是‘身在此山’了。” “信与不信,就这么简单。” 虽是秦国人,这大小姐对双龙镇的情况还是颇为了解。 “那这些人岂不是好没眼光,书院在侧,而不自知,没点儿眼力见儿。” “噗嗤!” 大小姐失笑。 这么说也没错,那可是天下人族敬仰的书院,若搁在以前,说句“朝圣之地”也不为过。 …… “侯爷这般有空,得闲来看我。” 白敬酒对着青阳侯打趣道,二人好似颇为熟稔。 青阳侯袁惜刀,燕国的少年将军,别的不清楚,杀人第一流。 硬生生在边关从小兵杀成了侯爷,“杀人如麻袁惜刀”这话可一点儿不假。 说来也怪,二人都身着白衣。 袁惜刀白得肃杀,白敬酒白得淡漠,这气氛根本不像两个熟人在讲话。 “黎山真的要大开山门了。” 袁惜刀好似不愿相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家书院又要重开了。 “一日之后。” 早在十年前,书院来到这里时就已经决定了。 “时间这么紧,有些人怕是赶不及了。” 白敬酒却摇摇头。 “该来的人十年前就来了,来不了的,多是不想来的。” “你以为,这么些年镇上的人对黎山一点儿不了解是为何?” 当然是有人作怪了。 山长说了,我黎山书院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燕国皇帝都管不着。 …… 镇上的人,无论说他们过得太安逸,忘记了战乱的痛苦也好。 还是说身在双龙镇,未曾见过天地之广阔也罢。 这又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对错呢。 双龙镇是双龙镇,黎山是黎山。 下山时,常见镇子的人喜笑颜开的,想来也是不差的。 “黎山”之名,只是因为山上的“黎山书院”。而黎山书院从来都不是为谁而存在的。 书院在哪儿,黎山便在哪儿。 “这山不在高,有人就行。这是我来黎山第一天山长告诉我的。” 白敬酒望着山下,好像已经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上山的。 …… 那日,黎山的阳光应该是暖和的,只是眼睛却睁不开了。躺在后山的时候,很庆幸自己还活着。 夫子说,这人伤得很重。 但管他妈的,活着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