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_第293章:册封大典,大明阅兵,为大明贺!(求订阅,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3章:册封大典,大明阅兵,为大明贺!(求订阅,求月票) (第3/4页)

下啊!!!”这可比追星要疯狂多了。君权天授,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普通百姓的心中,大明之皇帝,那就是天,是神明,是万物之主宰。要知道,哪怕是个状元郎游街,无数的百姓都想去讨点喜气,何况是可以随手钦点状元的皇帝。随着呼喊声传开,整个人群顿时就沸腾了起来。当几十万人疯狂呐喊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天穹本就稀散的白云,被这惊天的气息冲破,一片蓝天澄净。这天地间,再没有了其他声音,唯有‘陛下万岁’的咆孝呐喊充斥寰宇。不仅仅是这几十万人,当声音传播开来的时候,整个南京城内外,两百万人,都被这疯狂的呐喊声所感染,跟着一起大声呼喊起来。在朱元章看不到的地方,那是南京城的城门。驻守在城门的将士,清晰的听到京师城中的呐喊,热血沸腾之下,单膝跪地,朝着皇宫方向同样大喊起来。此刻,便是在城门前排队的百姓也停了下来,朝着皇宫方向跪拜,呼喊。南京城,似乎都在这大喊之中动弹。朱元章张开双臂,享受着铺天盖地的欢呼。到这一刻,他觉得大阅兵真是好东西,大明立国二十五年了,哪里有过这等的盛况。最主要的是,这盛况,就在他的眼前浮现。现在,所有人的耳边,出了欢呼陛下万岁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了。无论是谁,都不能阻挡来自百姓的热情。足足半炷香的时间,欢呼声才慢慢的停歇下来。这么久的时间,不知道多少百姓,喉咙都已经哑了,实在是没力气了。待一切安静后,朱元章这才对身边的刘和轻轻点头。刘和顿时了然,大声道:“陛下有旨,击鼓!奏乐!”“陛下有旨,击鼓!奏乐!”“陛下有旨,击鼓!奏乐!”宦官接力大喊,传递陛下的谕旨,在这个没有扩音器的古代,也就只能如此了。随着鼓声的响起,大阅兵也终于开始了。此刻承天门下,众多的异国使臣,早就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到四肢发软了。这里,是大明,是大明的京师,也仅仅是大明的一座城池。虽说是最大的城池,可大明统治疆域之辽阔,还有城池一千余座。在这里的大部分外臣,他们的国家所统治的人口,连京师都远远比不上。拿什么和大明抗衡,唯有俯首称臣,老老实实做好臣子该做的事情。和外臣不同,文武百官,尤其是国子监的学子们,脸上那骄傲之色,一览无遗。这就是他们要效忠的皇帝,这就是他们的大明的百姓,这就是他们将要为之奋斗一生的天下。在这等氛围下,别说是官吏,学子,院士,外臣了。就连在承天门上的嫔妃,藩王,皇孙都是鸦雀无声,心神为之所夺。冬!冬冬!冬!冬冬!轰!轰!轰!轰!轰!鼓声之下,突然地面好似有些颤动,似乎有个巨人,从远方走来,这是脚踏在地面的声音。所有人,下意识的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阅兵开始了,远方的身影逐渐清晰,整齐的方队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这来自于后世的方队阅兵,终于第一次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他们步伐整齐划一,脚步铿锵有力,每一步落下,都踩在了鼓点之上,那目不斜视的眼神,极为凌厉,骇人心魄。而这样的方队,不是一个,是整整齐齐十六个,一同前进。每个方队为三百五十人,十六方队,恰好是一个卫所,五千六百人。在这前方,是卫所的指挥使,副指挥使。眼看着列成方队的将士们,坚定不移的走来,在前排的百姓心生恐惧,忍不住向后退去。这样的视觉冲击力,简直是难以想象。精锐的将士就已经足够让百姓震撼了,如此军纪的将士,整齐划一动作,是百姓们想都没想过的存在。文武百官更不用说了,一个个贴到护城河的旁边,只想看得更加清楚一点。而那些异国使臣们,嘴巴都可以放进去一个鸡蛋了。每年来大明朝贡的国家不多,不过在天界寺这里,还是住着非常多的异国使臣。这些使臣相当于后世的驻明大使一般,是长期在大明京师生活。他们的吃穿用度,基本上也是由大明负责。每次朝贡,基本上都是由这些驻扎使臣先递交申请,得到批准后,才会传信回去自己的国家。目前在承天门下观礼的国家有:爪哇,琉球,乌斯藏,占城,西番,打箭炉,暹罗,须文达,朵甘,高丽,墨剌,哈梅里,真腊,别失八里、撒马儿罕。当十六方队将士们出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皮儿马黑麻更是眼睛都不眨的盯着,他要从这方面,探索大明将士的战力。仔细看去,每一个将士都是精神抖擞,面色上全是荣耀之光。当十六个方队,来到承天门正中央的时候。前方的指挥大喊:“向右看!!!立正!!!”十六方队的将士右侧头,大喊:“一!二!”不知是故意还是恰好,这一刻将士们的眼光,全都落在了承天门下,外交使臣,文武百官之中。十六方队一卫,共计五六千百人。然这呐喊的气势,如有千军万马。首当其冲之下,所有在承天门下之人,都恐惧般向后退去,不少人甚至的跌倒在地。卫队指挥使,向前几步,单膝跪地,大声道:“左军都督府旗下镇南卫,拜见陛下,拜见太孙殿下。”“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随着单独的呐喊结束,后方十六方队,五千六百人尽皆单膝下跪,朝承天门方向大喊:“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这种超强的仪式感,让朱元章年迈的身子,都变得激动颤抖起来。在这一刻,鼓声奏乐也停了下来,这是方便陛下训话。不然怕是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还好承天门到卫所这边,也就不到二十米的距离,朱元章长吸一口气,而后朗盛道:“众将平身!”“谢陛下!”随着将士们的起身,鼓乐重新想起。“所有将士,听我号令,起步....走!”跟随着鼓点,左军都督府旗下镇南卫的阅兵,便算是到此结束了。苦练一月,就是为这不到半炷香的展示时间。然而对于这些将士们来说,都觉得是非常的值得。在数十万百姓的目光中,在中外数以千记的大臣。还有陛下,太孙殿下,皇室贵胃。展示自己。这一刻,镇南卫的五千六百名将士,已经是脱胎换骨。为大明而战的信念,油然而生。从此,镇南卫有了真正的军魂。“大孙,了不得,你真是了不得,咱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般的军队。”“如此大军,与咱十万,可当百万之用!”镇南卫的细微变化,在朱元章眼中秋毫毕现,打了大半辈子仗的朱元章,自然知道镇南卫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并不是说镇南卫个个都能以一当十了,而是在这些将士们的心中,有了信念,有了为大明死战的信念。冷兵器为主的战争,有一个死亡比例。比如一万兵卒,当达到一成五的死亡后,很容易造成雪崩的连锁反应,直接溃散逃亡。优秀的将领,通过练兵,可以将这个死亡比例提高。历朝历代的名将,甚至有达到伤亡五成,还依旧可以持续作战的。所谓哀兵必胜,也就是士气的缘故了。当然,这是不包括困兽之战,亦或是几百上千人的精锐小队。至少也是万人往上的规模。而现在的镇南卫,朱元章保底估计,至少都是能达到五成伤亡还依旧能够全力作战。当这样的军队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对于敌人,那就是一场灾难。在鼓声的响动中,朱元章不由朝远方望去。在那里,又是十六个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在人员的气势上,完全不比刚才的镇南卫差,甚至隐约还要强上一些。朱元章知道,今日像这样的阅兵,这样的卫所,还有三十卫。其中训练时间最久的十二亲卫,还没有出场。还有,那压轴大孙直属亲卫玄甲卫。三十二卫,将近十万八千人,这个阅兵的时间段,最低都得一个半时辰了。随着一列列卫所的将士走过,整体的气势,都在不断的上涨。后面出场的将士,普通百姓看不出,可但凡懂兵之人就能察觉到,是越发的强悍。不管是京师官吏,亦或是外交使臣。大部分的后背,都已经湿透了。这是遭受到了将士们的气势镇压。每个卫所在承天门下的‘向右看!’。都直接覆盖到他们的身上。全程高能,身体紧绷。一些年迈的大臣,已经因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