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支持 (第2/3页)
重。 自身荣誉为轻。 要好好做思量。 当然,褚雨前也没有逼褚国公如何,他还是支持褚国公的最终决定的。 他说,如果褚国公最终决定以国公府荣誉为先,他将追随褚国公而去,不会给国公府丢人。 最后一句。 “请阿爷三思。” 呼! 褚国公看完了自己的孙子,褚雨前,所写的所有的内容。 一个字都不差。 他闭上了眼睛,然后握着这信的手,在微微的颤抖。 心里百感交集。 有惊喜,惊喜于褚雨前离开自己没有多少时日,竟然已经成长至此。 也有犹豫。 到底该不该支持陆行舟。 真的只有陆行舟能够拯救关陇? 拯救大魏朝吗? 不! 不是的。 大魏朝有很多人,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他们照样能够拯救大魏朝。 能够给大魏朝继续带来辉煌。 但是。 时间上都不够。 按照信中所言,关陇大战,一年之内将爆发。 而一年之内,想要解决了东厂,重新将关陇给安稳下来,怕是不可能的。 褚国公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这天下,没有别的人可以做到。 只有陆行舟。 因为,他之前已经做了一半。 这东厂已经立下了一半的根基。 只要在剩下的这一年时间里,再做剩下的一半,就可以稳定下来。 只有东厂。 只有陆行舟。 那么,褚国公只能做选择。 支持,或者死。 他不可能全身而退。 一位国公。 能量太大了。 如果他不死,陆行舟便不可能坐稳这个位置。 不可能集天下之力于手中。 将会处处掣肘。 所以,他只有这两个选择。 “陆公公,实在是给老夫出了个难题啊。” 沉吟了许久,褚国公深深的叹了口气。 然后,他将手中的那封信慢慢的团成了一团,并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嚼了两下,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国公,褚道明。” 然后,褚国公往后退了半步,跪在了地上,深深的磕头,道, “见过督主。” 褚国公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名誉。 支持陆行舟。 维护这天下的安稳。 但是,他吃下这封信,也是在彰显自己的态度。 这件事,和褚雨前无关。 是自己的决定。 顿了一下,他又是道, “请陆公公派人,将老夫那不成器的孙儿从关陇带回来,老夫会将其软禁于国公府内。” “待天下太平,再放他出来。” 褚国公有些话没有说。 他把褚雨前关起来的同时,还会散播消息。 褚雨前宁死不同意褚国公,以及国公府臣服于太监,被褚国公,也就是他褚道明,强行关押。 这是为褚雨前日后铺路。 哪一日。 这陆行舟,这东厂,轰然坍塌的时候。 他褚雨前,还能够重新借着今日的事情,借着国公府的名头,而东山再起。 也算是能够洗清国公府的这些污名。 “多谢褚国公。” 陆行舟看明白了褚国公的意思,他伸手,将后者搀扶了起来,却是道, “让他留在关陇吧。” “改个名字,遂了年轻人为天下,为苍生黎民血战沙场的愿望。” “你想要的结果,咱家会帮你做成的。” “不过是一些言论而已,不是问题。” 陆行舟明白褚国公的想法。 但也不想埋没了褚雨前。 所以,想了这个折中的办法。 褚雨前继续留在关陇,只不过要改个名字,继续效力。 而在长安,在天下,陆行舟则是会派密谍司的人,按照褚国公的想法,为褚雨前造名。 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多谢。” 褚国公抬起头,看了一眼陆行舟,然后又是深深的磕了个头。 他褚国公,褚道明。 这一生,只给先帝以及自己的父母恩师磕头。 从没有再给别人磕头。 一次都没有。 这一次。 给陆行舟磕头,给自己的晚辈磕头,是一个例外。 绝对的例外。 “既然国公爷决定支持咱家了,那就请国公爷也劝劝剩下的那几位。” 陆行舟将褚国公搀扶了起来,然后微笑着,看着后者的眼睛,道, “咱家不想大开杀戒。” “杀来杀去的,实在没有意思。” “劳烦国公爷了。” 褚国公听着陆行舟的话,微微的叹了口气,有些为难的道, “老夫会为督主尽可能地劝说他们,但老夫不敢打保票。” “毕竟,这几位也是有些性子的。” 褚国公说的是实话。 他心里却是没底。 能够做到尚书位置的,哪个是简单人物。 谁身后不是有着无数错综复杂的力量。 就算这些人肯屈服于陆行舟,他们身后的那些力量,肯吗? 陆行舟需要的,不只是这几位尚书,还有他们身后的那些力量啊! 想要平衡那些力量,让这些力量心甘情愿为陆行舟做事。 可没那么简单。 “没关系。” 陆行舟笑了笑,轻轻的将耳鬓边的一缕白发捋到了耳朵后面,然后眼睛里闪烁着光,道,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咱家也只能大开杀戒了。” “即便是杀光了这些人,咱家也能保证长安城不乱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