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五章新皇 (第2/2页)
儿勿忧!为娘久参国政尽知机要,此下易主之际,自当助你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百官不禁交头接耳。 怎么回事?她还要继续临朝? 李显也懵了,正不知什么好,又见裴炎道,“先帝崩殂,陛下一定五内俱伤,过于劳烦恐不利于龙体。以臣之见,除孝之前不妨由太后继续代管政务。” “正好!”媚娘满不在乎掰着手指算道,“大帝崩于初四,以日易月,服孝二十七个月便是二十七,算来圆满之期恰是正月初一。新年元日新君亲政,除旧布新万物更始,此真意也!皇儿以为如何?” 李贤习惯性地摘下乌纱,挠了挠头,平心而论他早就想尝尝号令下的滋味了。 可母后和顾命大臣都这么,他怎好拒绝? 人家口口声声他死了父亲心情悲痛,他总不能辩解自己没事儿吧? 那多不孝顺啊。 反正只是二十七,而且已过去七日,就再等二十吧。想至此他眨眨眼道:“也好……既然母后愿帮孩儿,一切听您安排。” “好。”武媚娘当即大模大样登上龙墀,又坐回她以往的位置,垂下珠帘嘱咐李贤“这几日娘处理军国大事,你不要乱插嘴,在一旁好好学就是。” “是……”李贤只能一脸尴尬地答应。 刚放权七,竟然又收回去了,百官哪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难免低声议论。 遗诏是丧期二十七,可没丧期内皇帝不能行政啊。 皇帝心情悲痛,太后就不悲痛吗? 真是强词夺理啊! 再者“兼取后进止”并非尽听后处置,此举不是公然违诏吗? 裴炎知道此刻大伙一定在骂自己,却毫不理睬。 退归座位目不斜视。 在他看来这样做绝对正确,是出于对社稷的一片赤诚。 他冷眼旁观,李贤资质实在太差,虽不一定就是昏君,但不学无术、贪玩享乐是明摆着的。 现今内外不宁,这子若不知轻重胡闹一气,岂不下大乱? 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地方安坐? 还是让太后继续坐镇吧,至少能管住新君,于国于己都稳妥。 虽太后也有当吕雉的野心,但为了大局,两害相权取其轻…… 群臣议论归议论,其实多数人何尝不是同裴炎一般看法? 这位新皇帝荒唐贪玩是出了名的,而且任性拒谏。 望之不似人君。 但朝中也不乏精明之人,魏玄同、冯元常等人望着珠帘后端庄而坐的武太后,心中暗暗感叹。 请神容易送神难。 今日这女人往殿上一坐,什么二十七? 二百七十也未必,只怕是手握大权不死不休啊。 便如有识之士猜测的那样,媚娘既掌大权就不打算再放手,为了以后执政更顺畅,也为了限制李显的作为,她必须在这短短二十七内做足文章。 不过凡事力求稳妥,越是大利当前越不能露出急不可耐的痕迹,因此执政的前几她没有任何大举措,只是关注修陵和地方财税丰歉等事,直至十二月十七日才颁布第一道重要诏令加封。 宗室诸王。 现今高祖、太宗诸子在世者共计七人:加封韩王李元嘉为太尉、霍王李元轨为司徒、舒王李元名,吴王李恪为司空,此为三公,正一品。 鲁王李灵夔为太子太师、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此为东宫三师,从一品。 就连素来贪暴豪奢的滕王李元婴也加了开府仪同三司的从一品散官。 除此之外所有宗室亲王、郡王各加食封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就连一直受媚娘排挤的李素节、李上金,乃至萧淑妃所生义阳、宣称二公主也有份。 这一系列的封赐着实令朝廷忙了好几日,但得到封赏的宗室诸王颇感欣慰。 平心而论大多数李唐宗室对媚娘并无好感,且不论她身侍父子两代子给皇家带来的丑闻,单是贬斥皇子,苛待常安公主、东阳公主等事就足以惹起公愤。 谁也没料到,新皇帝继位之初她竟会释出这么大的善意。 虽然三公、三师都是坐而论道的荣誉官职,但地位崇高,此举无疑体现了她亲亲睦祖的诚意,须知李世民、李治都不曾做到她这个份儿上。因此宗室对她的看法颇有转变,也对自身政治前途多了几分期许。 时隔七,至二十一日,太后的新一轮赏赐又开始了,这次是给大臣的:宣布侍中裴炎转任中书令,此为正三品平级迁转,但是为突出其顾命大臣身份,将原本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迁至中书省,依旧由裴炎主持宰相会议。 德高望重的太子少傅刘仁轨转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尚书左右仆射原本也是宰相,但是官秩从二品,比中书令、侍中高一阶,所以担任此职者不易再调动,这次媚娘既授仆射又授同三品,等于让刘仁轨再次拜相,屈指算来这已是他第四次担任宰相,莫唐朝没有先例,就是上溯秦汉也没有哪个人四度为相,真是无比风光。 这还不算完,内外文武百官都晋升一阶,三品以下者还要赐爵一级。 满朝文武得到赏赐无不额手称庆,若不是还穿着孝服,只怕早就乐出声来了。百官向李显叩拜,齐呼万岁,但心里真正感激的人却是武太后。 看来只要太后在,大伙就不必有一朝子一朝臣的顾虑。 正月元日万物维新,这不仅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是皇帝二十七孝期圆满的日子。李贤终于脱去孝服,堂而皇之接受百官朝贺。 武太后也终于不再垂帘临朝,连她坐的那张椅子都已撤去,大殿之上唯李显一人独尊。 经礼部议定,宣布改元嗣圣,大赦下新君登基逾年改元乃是常理。 此刻李显终于可以发号施令,当即宣布晋封太子妃为皇后、晋封皇太孙为皇太子。 这两道册封乃是理所应当,但在李贤看来已经够迟的了,他觉得很对不住妻子。 但此举给臣民的观感并不好。 太后摄政时大封宗室、恩赏群臣、施惠于民,新皇帝怎么一上来就顾自己老婆孩子呢?真是相形见绌。 一下子大失所望。 权力慢慢就成了武则的了。 但是这种内斗,拯救不了武媚娘。 李佑已经准备好统一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