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五章 牛rou丸的大作用 (第3/3页)
rou全变成了rou糜。也就是,一个时辰一个大石碾可做rou糜两百斤,一日十二时辰可做两千四百斤。城中没有这么大的碾子了,但想来,其他大小石器加起来怎么也比得上五个大碾子了,也就,纯工具的生产力是,一日足可制作rou糜为万斤。——李孟羲带着做好的rou糜回到了城主府,然后支起油锅,活好面,学着做牛rou丸的方法,拿勺子舀一勺子rou糜,丢进油锅里炸上一会儿,rou丸定型之后,再捞出来在旁边活面湖,面湖湖上一层之后,再丢锅里炸,这次炸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把rou丸炸熟炸透,捞出来,放一边控油。关张二人看李孟羲不知怎地就弄了一大堆rou糜,二人好奇问rou糜哪里来的,李孟羲说,“用大碾子碾出来的。”关羽张飞闻言相视一眼,棒子一丢,不干了,有碾子,何必拿手再砸,累的胳膊都酸了。关张二人干了很蠢的事,他们干这种蠢事的意义在于,此是另一种制作rou糜的方法,军中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如果想大量生产rou丸的话,直接把人力调动起来,一人发一根棒子,一天之内,足以处理几十万斤牛rou。也就是说,哪怕石碾子不够,大规模制作牛rou丸一样是可以的。待李孟羲和一群士卒忙碌了半天,一百零八斤牛rou全部做成了牛rou丸子,数了数,共炸了有四百多个丸子。平均大概是,一斤牛rou,出四十个丸子。李孟羲仰着头默默算了一下,军中十五万人,若一人一天分一个丸子的话,那就是得十五万个丸子,四十丸子是一斤,也就是,得近四千斤牛rou。问,一个成年人,一天只喝一碗稀粥,只吃一个小牛rou丸,扛得住吗。答桉是,短时间内,饿不死。问题解决了,军粮分配问题再不成问题,有了牛rou丸,rou食分配可以超级公平。若要自明日起给十几万人每日每人发上一个丸子,那么每日需将四千斤rou处理成rou糜状,有石碾子还有其他石器,再不够还能用人力,生产力不成问题。而做丸子的话,油也够用,铁锅也不缺,唯独,rou不定能支持多久。军中能杀的牲口差不多杀完了,剩下的只有鱼还能源源不断的供应。而鱼rou的话,鱼rou大抵也是能做丸子的。再考虑到鱼rou里有刺,鱼刺不好处理的问题,李孟羲想到了数种方法。第一种,把整鱼下锅煮了,然后待鱼煮熟之后,拿出来,此时鱼rou已经煮散了,拿个快子很容易就把鱼刮下来,很容易把rou和刺分离。然后,煮熟了的鱼rou和面粉一活,炸鱼丸。此方法,可以高效的处理掉鱼rou中比较大的刺,但对于小的刺依然没有办法。第二种方法是,把生鱼直接放到石碾底下碾压,彷照做rou糜一样的方法,把鱼rou压成糜状。据说鱼刺也是能吃的,只要把鱼刺炸的酥脆,嚼着也能吃。就是不知经石碾子碾压多遍之后,鱼刺会不会被压成了粉末从而不再影响口感。李孟羲不知两种处理鱼rou的方法哪一种更好,于是还是得测试。两下同时开工,一边,士卒们把鱼拿去放石碾下压了,这边,李孟羲支锅煮鱼。一段时间后,鱼煮熟,整只捞出来拿快子剔rou,这过程中李孟羲发现整只的鱼的不好剔,所以还得是把鱼剁成了大块。其次,快子也不好用,还不如用手撕呢。再有,关羽见鱼煮的太熟了,碰一下刺连rou一块掉了,关羽便提了意见说鱼其实可以半熟的就好,此一者省时间省柴,二者,鱼rou半松半整,剔刺更容易。李孟羲接纳了关羽的意见,把鱼煮至半熟再捞,这次一试,果然便利。当李孟羲这边已经试好了,去看石碾子工作的如何。鱼rou因其质地比牛rou软的多,经一阵碾压,鱼rou早就变成湖湖了。之后,待到鱼丸炸成,李孟羲趁热尝过,他发现,经石碾子压过的鱼rou,里边虽然有刺,但是刺变软了许多,不怎么扎口,但直接煮成rou糜的丸子就没办法一口咬一下,一口咬下去必定被刺扎到。至此,李孟羲了然,鱼丸最好的制作方法,既不是水煮,也不是直接拿碾子碾,而是水煮脱去大刺,然后将鱼rou放碾子下边长时间碾压,这个长时间指的是,比牛rou的碾压时间多上二到三倍,直到把鱼刺碾碎为止。所以,鱼丸的全套制作工艺应该是【大鱼斩段,下锅沸煮,煮至半熟,捞起,徒手散rou取刺,使大刺与rou分离,弃刺,rou置筐中,待满一筐,拿至大碾处长碾两个时辰,使鱼rou小刺尽粉,至入口无刺为止。而后,待鱼糜成,煮油一锅,待油滚,持勺舀鱼糜一团,下锅煮之,待鱼丸稍硬,捞之出,活面一层,再炸之,经久炸过,待熟,捞出控油,凉则可食。】炸鱼丸的湖面过程是为了保持鱼丸形状,牛rou丸还好,牛rou丸紧实,直接炸也能炸成丸子,而鱼丸很松,下锅一小会儿还好,时候久了就散了。所以对牛rou丸来讲可有可无的一步程序到了鱼丸这里,成了必要。若考虑到利于保存的因素,rou丸外边湖上一层面是必要的,有一层面在外,rou更不容易变质。就如一块rou单独放着,另一块rou做成馅塞包子里,依然是包子能保存更久,面层足以对rou食起保护作用,尤其是炸过的面。天还早,为明日准备rou丸在明日之前完全可以做够数,还剩最后一个问题,李孟羲不很清楚鱼rou压两个时辰之后,鱼刺到底能不能变的酥脆。若不能,其实依然能吃,但口感就太差劲了。为求答桉,李孟羲弄了一批鱼放到石碾下一个劲的压,不停的压,一直压到了天黑。之后,拿这些压了半天之久的鱼糜去做了丸子,炸熟尝了之后,果如李孟羲所料,鱼丸里的刺终于软化了,一口咬下去,能吃了。口粮相关为维持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为在明日制作出足够的炸丸子,李孟羲带着人通夜忙碌。一夜过去,十几口锅,上百个人忙碌了一整夜,炸好了丸子一筐一筐的堆了一屋子,李孟羲疲惫的看着一夜的劳动成果,李孟羲想着。——正月十六日,这日,开伙的时候,民夫和兵丁们惊奇的发现,照例的rou汤鱼汤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煮的丸子。丸子粗看像是野菜团子,但煮熟过后,一人分了一个之后,一吃,民夫兵丁们眼睛亮了。牛油炸过的丸子,除了rou和白面的口感,还有一股醇香的牛油的味道,很是美味,油炸食品的确是比较好吃的,普通食材油炸过之后口感就截然不同了。不仅如此,炸丸子煮的汤连带着汤也飘着油花,汤也带上了香味,狼吞虎咽的喝完了rou汤,民夫兵丁们连碗都给舔干净了。在很早之前,李孟羲那时弄明白一件事,事情起源是这样的。有一次打完仗,当天夜里,刘玄德犒赏有功之士,当时刘备拿出了许多布匹准备给那些士卒一人做身新衣,当时,军中布匹大多都是缴获的,大多脏兮兮满是灰土,在此时,刘备特意让人把布匹清理干净方才拿下去赏赐。此一处细节,虽然从实用上来说,布干净一点脏一点不影响使用,但拿脏的布和干净的布赏赐下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从中,可引申而出,同样的资源,精细处理一下,能发挥更强的激励人心的效果。就比如rou食,rou食本来就珍缺,那么,仅有的一些rou食,与其随便粗糙烂炖一下,不如细心做成美食。士卒吃草草烂炖的rou,跟吃上一口美味的rou食,士气激励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如现在军中,还是那点rou,还是那点鱼,但是略把鱼rou处理一下,不直接炖了,给炸成丸子,花不多少人力物力,把仅有的那点鱼rou变得美味了数倍。同样是那点rou食,结果让民夫兵丁们士气提振。哪怕是饭点结束了,该练兵的练兵,该去打泥胚的打泥胚,民夫兵丁们仍然对好吃的rou丸子回味不已。只一人一个小小的炸丸子,让军中人人面上看见欢喜,跟过了节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