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八章 鱼肠飞剑 (第1/5页)
大汉的常规军备中,投掷兵器有手戟,有短梭镖,短枪,还有飞蝗石,飞镖飞刀等,但这些所有的能投掷伤敌的兵器,皆不适合作为使者的随身兵器。 使者随身剑器应是一种有剑的外形又利于投掷的异种兵刃。 李孟羲开始找人研发这种新型剑器了。 在匠人们忙着冶铁的时候,李孟羲找了长短大小各不相同的十几把剑器,然后到空旷处,立一靶子,实验飞剑术技巧。 以汉剑形制,汉剑全身都开双刃,剑身没有握持的地方,因而,要想投掷击出去,只能是抓着剑柄丢出去。 汉剑之飞掷技巧,一种是类似撒手锏的手法,把剑柄从手里撒出去,剑直直的飞出。 另一种,把剑跟飞斧一样的用法,把剑转着圈甩出去。 这两种掷剑手法,各有优劣,撒剑法精准,但是攻击距离太近,甩剑法飞的远,但是准头差劲。 不管哪种方法,攻击距离和准确度都极其有限。 靶子只十步远,士卒们抓着剑柄以各种姿势扔一次又一次,结果能命中的次数寥寥无几,哪怕是有人助跑起来,借着助跑的力量来投掷,剑器能投掷出的距离依然很短。 李孟羲在旁看的分明,汉剑不适合作为投掷兵器使用,汉剑丢出去,飞行过近,准确度太差,飞的也慢,这都是无解难题。 看来,除非世间真有仙人,除非真有人能以真气御剑,不然,飞剑术绝无可能。 到底何种剑形适合投掷,李孟羲不知,但要问何种器具适合投掷,毫无疑问,是标枪。 彷照标枪形状,做一种细长状的细剑,这大概是最适合用于投掷的剑形。 令人收拢了剑器,李孟羲回匠营去了。 匠人们已经把铁烧化正准备进行灌钢过程,李孟羲拦住了匠人们的动作。 “直接打造就好,不需灌钢。”李孟羲说道。 此番是要研制剑形,只打出个形状就行,不需太好质量。 李孟羲吩咐铁匠们,需要打一把剑身如快子一般细长的剑,要求,剑身从尖到柄一般粗细,不需加剑格,另,只需于尖部开刃,剑身不必开刃。 对于剑的尺寸,四尺长剑和三尺长度的剑,各打一柄。 按要求,不需冶铁,不需锻打,随便把剑打出外形就成。 细的跟快子一般的剑器,匠人们感觉极其奇怪,匠人们私下讨论为何要造这么细的剑,有见识的人说,估计军师想造的是传说中的鱼肠剑,鱼肠剑就是这般纤细。这个说法得到了匠人们一致认可。 两个时辰后,用生铁水打出来的“鱼肠宝剑”打好了,一根长四尺,一根长三尺。 跟要求的一样,剑宽只快子粗细,细的跟铁棍儿一样,剑从尖到柄,没有剑格和护手,通体一般粗细。 李孟羲拿起两根“铁快子”看了看,三尺剑还行,还算笔直,但是四尺长的那一把,可能过于长了,有点弯了。 把铁棍挥舞了两下试了试手感,抬头,看见匠人们一脸期待模样。 “嗯,很不错。”李孟羲笑着夸赞到。虚伪如他,明明就是两根丑的不能行的铁棍子,明明差劲,还说不错。 飞剑有了,李孟羲带着两根飞剑再次来到实验场地。 这次,依然是十步距离,使士卒拿着细长的飞剑投掷靶子。 一番投掷下来,对比惊人。 用汉剑投掷时,三十投不能中一,而拿细长的铁钎子投掷时,不管是捏着铁钎用投掷标枪的手法投掷,还是用丢飞斧的手法给甩出去,命中率能十中一二。 李孟羲看的心热,他也下去一试,拿起三尺长的铁钎,手捏当中位置,胳膊后撤,用力把胳膊往前一送,手一松,铁钎嗖的一声就直直的飞出去了。 一击未中,离草人还有两步距离的时候扎在地上了,虽未中,但手感极好。 随后,换另一种掷法,李孟羲捏着铁钎子一头,手引向背后,眼睛瞄准靶子,用力的把铁钎子往前一甩,呜!铁钎子打着转往前飞了出去。 只见,铁钎子在空中以极快的速度打着转嗖的一下就飞了好远,然后噗的一声扎在了草人上。 李孟羲微有惊讶,他本以为标枪式的投掷方法应该会更准,结果,用甩出去的方法又快又准,也不知,此中道理为何。 测试已经成功,轻盈的细长形状的飞剑,的确比普通剑器速度更快能飞的更远,且更容易命中目标。 接下来,该是进一步精确飞剑的外形了。 问,一支飞剑,有多少变量? 长度是一个变量,重量是一个变量,形状是一个变量,形状变量中,又分锥形的形状,扁平的剑形形状,扁平的剑形形状,又分快子宽的,一指两指宽的,等等不同的形状。 除重量,长度,形状,等等变量以外,还有重心也是会影响飞剑的飞行性能。 飞剑一器,可细究之处,至少四大类。 李孟羲思索良久,他拿起纸笔,写写记记,片刻之后,梳理明白了测试过程,他让匠人们去做数组模具。 第一组模具,铸造两种长短形状一模一样的飞剑,这两种形状长度完全一样的飞剑,一种用铁铸,一种用铜铸。两种飞剑,每种铸造十支。 铜铁两材,重量不一,此一组,测试重量不同飞剑的杀伤效能有何区别。 第二组,铸相同重量相同长度的铁剑两种,一种,剑身扁平,一种,剑身或四棱,或滚圆。此一组,测试剑身形状对飞剑性能的影响。 第三组,铸造两种重量相同,形状相同都是扁平形状的飞剑,但是一种剑身厚剑短,一种剑身薄剑长,以此两组飞剑,测试飞剑长短对性能的影响。 第四组,测试重心。此一组,需铸造三十根飞剑,再于飞剑尖部,身部,尾部,各浇上一坨相同重量相同形状的铜水,由此来测试重心在前在中在后三种情况,到底哪种重心更利于投掷。 细算下来,四组测试,需造十个模具,造铜铁剑器一百余支,工量不少。 匠人们接了命令,忙碌去了。 因需要铸造铜剑,铁匠营缺铜,考虑到这一点,李孟羲令人去钱库装了半筐子铜币给抬到了铁匠营。 一群铁匠们正商量着该如何动工的时候,两个士卒抬着半筐钱随地放下,说了一声就走了。 匠人们过来,看到筐子里晃眼的钱财,匠人们心中都是感慨。 这不是第一次了,有需铜料的时候,军中缺铜,军师直接把钱装在大筐子,一送就是半筐一筐,送来也不管,由着用。 此中被信赖被重视之感,是所有匠人们生平所从未遇到过的。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李孟羲不惜钱财供应匠人,匠人们因此往往尽了十分心力。 恐有人偷摸拿钱,铁匠营管事儿的人走过来看着,管事儿的人蹲守在钱筐子里,手抓起一把五铢钱,撒掉,钱币落下的哗啦响声令他听得陶醉。 再抓起一把,又哗啦一声撒掉,匠营管事儿的人沉醉在铜钱的撞响声中。 匠人大多出于苦寒,大量的钱财对匠人而言是致命的诱惑。 管事儿的人在钱筐边的听了半晌的钱响,听到心满意足,他起身站起,目光再也没往钱上放,一个铜子儿都没拿。 匠人们需先造十个模具,这些个模具要求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