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八章 鱼肠飞剑 (第3/5页)
测试所得的结果记录了下来。 既然,更重的剑器在强弩激发之下,准确度更高,那如果换由人力来投掷,其实也是一样。 人力来投掷,更重的器械也会准确度更高,虽不知为何如此,但,数据就是这样的。 关于重量对飞剑性能的影响,已测试完毕。 由测试知,因重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投掷武器准确度会随之增加,由此可知,飞剑的重量越重越好,越重命中率越高,且杀伤力就越大。 第一组测试完毕,随后,可是测试第二组测试。 第二组测试,乃是测试形状对飞剑性能的影响。 飞剑有两种不同形状,一种平扁的剑形,一种是滚圆的细铁棍的形状。 此一组测试,用了两种方法。 先是令士卒三百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前投掷,记录投掷之后每人的成绩。 接着,用强弩发剑,再次测试。 在繁琐的测试结束,对比数据,发现铁棍模样的剑器,比之扁平模样的剑器,在投掷时,命中率高了一截。 两种投掷方法,不管是手捏正中标枪式投掷,还是飞斧式甩掷,都是铁棍式样的飞剑准确度高。 李孟羲对此有所猜测,他觉得,可能是铁棍形状的飞剑外形更简单,阻力更小的缘故。 随后,第三组测试,第三组测试乃是,测试长度。 两种铁剑,一般的轻重宽窄,只是,一种短且厚,一种长且薄。 按前边的方法,先让三百士卒人力投掷,记录三百数据,然后再用强弩激发,再记录大量数据。 于之后,把数据拿到一起一对比,李孟羲发现了问题。 长短不同的两种铁剑,命中率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从投掷方式来看,标枪式投掷的时候,长剑命中率远高于短剑,而飞斧式甩掷的时候,短剑又比长剑命中率高。 到这里,两难了。 长剑跟短剑,在不同的投掷方式,各有优势。 可,剑器应该长了好,还是短了好,李孟羲拿不定主意。 当再结合杀伤效能来看,长剑按标枪式的投掷方法,其在泥墙上造成的深度,比短剑在泥墙上造成的深度更深。 也就是,同样重量的情况下,长剑用标枪式投法,杀伤力较短剑更高。 杀伤力有差别,那结合实际,实际情况,在宴席之间,敌军主帅主将等重要人物身上多有重甲,因此,杀伤力高一点,破甲之可能就高一点,击杀之可能也就更高。 由此,虽长剑短剑各有精确度优势,但长剑有更强的杀伤力,故,长剑更佳。 于最后一组测试,测试重心对飞剑性能的影响。 此一组,有三种规格完全一样的细剑,不同之处在于,一种在头部加了铜环,一种铜环在重心处在中间,一种铜环在柄部。 随后,开始测试,三百士卒用标枪投掷手法把三种飞剑各投掷了一番,三百人投完,得九百组数据。 接着,用强弩激发三百次,又得三百组数据。 综合共计多达一千二百组数据加以对比,数据中清晰的显现出,重心在前,在中,在后,三种不同情况,重心在后,准确度最低,重心在中次之,重心在前命中率最高。 所有的测试结束了。 经繁琐无比的测试,得出了飞剑之最佳制作技术。 飞剑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之内,越重越好,越重杀伤力越大,且越重,投掷时更稳定,准确度更高。 其次,飞剑剑身以圆柱形为最佳,圆柱形比扁平的剑形准确度更高。 其三,虽长剑跟短剑在不同投掷方式下各有优长,但长剑标枪式投掷时贯穿力道更强,杀伤力更大,于是,长的飞剑比短的飞剑更有优势。 最后,重心靠前的飞剑准确度最高。 综合种种,性能最佳的飞剑应该是——剑身细长,剑身成圆柱或棱柱形,重心靠前,且具有一定重量。 重心靠前很明了,剑身成圆柱或棱柱也很明了,只是,长度和重量两个方面仍无精确数据。 固然,剑越长就越接近标枪,杀伤力就越大,但是,剑过长就不容易拔出,就影响实战。同样,剑越重杀伤力越大,可人的力量有限,重到一定程度之后,手臂都挥不动了,这反而会影响杀伤力。 当涉及到人的时候,事情就变得麻烦了,人有高矮强弱之别,人的力量亦有大小之别,那,何等重量的飞剑最能通用,能在所有人手中否发挥最大的作用,这还需要一个关键数据。 细思军中常用之单手刀剑,单手刀剑长不过三尺,重不过三斤,由此可知,寻常刀剑最合适的重量和尺寸也就是三尺长三斤重左右。 但,再细思,噼砍用的刀剑跟拿起来投掷的飞掷兵器,两者对重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噼砍刀剑不能太重,太重的话挥动着非常费力。 但是投掷用的标枪类兵器,更重一点也无妨。 考虑到这里,李孟羲便让铁匠们开始打造不同长度不同重量的飞剑。 从三斤开始,三斤半,四斤,五斤,六斤,逐次加重,看到底哪种飞剑使用效果最佳。 李孟羲通晓钢铁性能,他知晓生铁因含碳量高,重量更重,所以可以用生铁作为飞剑剑杆,然考虑到生铁过于酥脆,很容易折断,性价比太差,于是只能舍弃。 再考虑到强度问题,由穹顶结构可知,圆形的穹顶结构强度最好,由此,飞剑的剑身最好是圆柱型的,圆柱形的剑身比棱形剑身要更为坚固。 虽如此,但考虑到加工锤锻,圆柱形的铁棍极难锻造,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能以四棱形的样式锻造。 铁匠们领了锻造任务,回去忙碌去了。 —— 至傍晚,数根飞剑锻成。 铁匠们按要求,从三斤重三尺三寸长的铁剑开始,逐步累加重量,到最后一柄,已重至七斤,长四尺六。 数根飞剑送来,李孟羲挠了挠头,他拿起最沉的一根,入手感觉非常沉重。 捧在手里细看,细长如棍的一根飞剑,在飞剑尖部之下,有一拃多长的一段黄铜之色,细看发现,原来是匠人们在飞剑前段留了凹槽,然后把铜汁浇了上去裹了一层。 李孟羲不由点头,这挺好,用铜加重了前段重量,使重心前移,同时保证了飞剑的结构完整,不影响投掷性能。 黄铜于剑身的作用,只是配重,只是为了使重心前移而已。 李孟羲翻来覆去的盯着黄铜看,他是想看黄铜跟铁贴合的牢固不牢固,有无缝隙,边上的匠人误以为李孟羲是觉得铜用的多了,匠人在旁小心的解释,“军师,用铜太费了,用铅也成。” 李孟羲抬头看向匠人,诧异问道,“铅?铅跟铜,哪个重?” “自是铅重。”匠人答。 李孟羲寻思,既然铅比铜重,那用铅更好。 对,还有水银,水银不比铅还要重上许多? 飞剑的形制,要越是细长越好,但结合实用,剑身长度太长就难以在危机之时快速拔出,因此,要想让飞剑在尽可能纤细短小的情况下拥有尽可能大的质量,自然,用的金属越重越好。 假设,人的手臂所能驱使的最重物体是七斤,那么,用七斤铁做一根形状纤细的标枪,标枪长度四尺朝上近五尺了。这个长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