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二章 国债代言人刘备 (第3/4页)
的写了凭据,盖了印章。 待刘备把五截丝绸全交给年轻人,年轻一看,还真是能买,于是不再迟疑,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袋,把小布袋里的钱都撒出来,要把这所有钱都买成丝绸。 刘备还没表示什么,刘备的随从已经看不下去了,出言想斥责。 刘备狠狠地训斥了此人一番,侍从委屈的闭了嘴。 刘备将年轻人带来的钱数了数,有八十九文,按这个年轻人的意思,得给他四十多截丝绸。 刘备也不说破,老老实实的剪了一截又一截的丝绸,写了一个又一个凭据。 一阵之后,一匹丝绸愣是给剪完了。 刘备丝毫不以为贵,面色平静的令随从再取来第二匹,继续剪裁,继续书写。 刘备不以丝绸为贵,可写着写着,却写烦了,太多了,他停下笔,招呼随从抱来两匹完好丝绸,“这样,小兄弟,还剩二十文没写,我给你两匹丝绸,这二十文,写到一个凭据上,你看成不?” 年轻人目光盯在丝绸上,眼睛里睿智的光芒一闪,“成!” 于后,刘备讲凭据,将几十片丝绸还有两匹完整的丝绸,全交给了这个年轻人,并嘱咐年轻人保存好凭据,往后每年可凭票据支领利钱。 刘备最后交代的话,年轻人根本就没听进去,他怕刘备反悔,抱起丝绸,飞也似的跑了。 刘备盯着一熘烟跑远的年轻人直笑,他觉得这人机灵有趣。 倒是,刘备的随从,看别个用几十文就换走那么多的丝绸,随从很不高兴,嘴里滴滴咕咕的滴咕。 刘备皱眉看向此人,这些由灵帝派来的随从,可是不好用啊。 再说那个机灵有趣薅羊毛薅到刘备头上的那个年轻人,年轻人抱着丝绸就往家跑,半路上,他倒是想藏,可太多了,藏不了,遮掩不了。 一路疯跑回家,到了家门口,撞到了邻居,邻居见他抱的明晃晃的丝绸,也是惊的不行,大家门对门,都穷的跟狗一样,谁家不知道谁家了,“老二,你偷人家了?” 邻居笑骂到。 “你才偷人家了!” 老二回骂一句,一熘烟跑回家了。 事出反常,又被人看见,消息终于隐藏不了了,消息终于开始要传播了。 邻居走到老二家,想弄明白到底是出啥事儿了,怎就弄那么多绸子来。邻居到访,机灵的老二闭口不言,家里的老汉老实,对邻居知无不言。 没两句话,谈明白了,原来百姓口中称颂的那个刘英雄,原来当官了,就在朝门外,卖什么债。 邻居听闻如此,便起了也去一看究竟的想法。 这便是刘备宁可吃亏也要把丝绸交给年轻人的缘故,因刘备深知,丝绸不足为重,立信才重要。 刘备简直跟军师李孟羲一模一样,他两人都喜欢祸祸丝绸。 消息在不久之后,逐渐散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朝门处有事发生,有人详知究竟,有人道听途说,不明所以,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朝门前,数日前百姓齐聚于此,乃欲为刘备求情,这次百姓又聚来,见刘备身穿官服,听闻刘备已被陛下重用,百姓们皆大感欣慰,大为刘备高兴。 于朝门前,百姓们围着刘备问东问西,刘备热情的跟洛阳的父老乡亲们个个回应,这活像一场热烈的粉丝见面会。 至此,发卖国债的第一步基础已经达成了,国债已经有了足够的广为人知的知名度。 趁着群情热烈,刘备趁机向百姓推销国债。 百姓们对朝廷不信任,对灵帝也不信任,但百姓们信任刘备。 刘备不经意间,成了国债成了灵帝的形象代言人了,刘备以一己信誉,挽救了朝廷不堪的信誉,使得国债得以成功推行。 百姓们为支持刘备,有钱的当场来买,没钱的回家拿钱,不想买的持观望态度的,则站在一旁安安静静的看着,什么风凉话也不会说。 国债发卖达到了热烈程度。 这还是开始。 百姓们手中余财不多,买不了多少,刘备体恤百姓穷苦,特意将丝绸剪的越来越长以给百姓拿回去补贴家用。 随着消息继续散布,除百姓以外,更多的人知道国债发卖的信息。 不久后,一洛阳豪商挤过人群,他扛着一大袋子钱来到前边,问可是买国债的地儿。 刘备请此人坐下,笑问,“这位兄弟,欲买国债多少?” 豪商把一袋子钱哐的放到矮几上,“六十贯,你点点。” 刘备笑了,“某自然信得过兄弟,只是,备为国筹财,乃为公务,不得不清点仔细,还请兄弟见谅。” 刘备话说的漂亮,豪商点了点头,赞同了刘备的话。 由随从们把富商的钱财清点了一番,清点得,六十贯有余,富商大气的把手一挥,说零头可抹去,刘备不肯,如数记下。 扯来丝绸一截,刘备详记下富商的名讳,及借贷的数目,还有返还本金的支付利钱的条例,一一记写清楚,写完,刘备持国印盖上一章,一切完毕,刘备手捧凭据,面带笑意的把凭据捧给富商。 富商接过凭据,看也不看,朝刘备抱拳一礼,转身离去了。 区区六十多贯,对富商而言,不值什么,富商是听闻刘备在这儿,来看刘备的。 及走远,远离了人群,富商拿出凭据,大开看了一眼。 一眼看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朱红篆字,不同寻常百姓,富商可是有见识的,一见这八个字,富商童孔一震。 天!是传国玉玺!是传国玉玺盖的章! 在此一个瞬间,富商内心震动,一瞬间思绪良多。 好一个国债,拿国玺来作为凭证,毫不夸张,就因传国玉玺所盖的印章,就直接让这次国债的信誉值直接拉升了不少。 灵帝愿把国玺拿来发卖国债,足可见诚意,这是其一。 其二,皇权神圣,些许钱财对富商人等,不算啥,但是,区区六十贯钱,能买来带有国玺印记的凭据,等于六十贯钱买了一章圣旨了,一个国玺印记,就已经值百贯钱不止了。 各方面因素相因,有刘备这个形象代言人,有国玺,有公道的还款方式和令人眼热的利息,因这种种因素,发卖国债本最缺的信誉问题,得以大部分弥补。 随着消息在富商们之间流通,富商们经过权衡合计,于富商群体,好多人准备拿出部分钱财来买国债。反正,只是部分钱财,没了不心疼,要是真有利钱,算赚了。赔了损失不大,没陪就可以不担风险白白吃利,无论如何,是收益极高的选择。 当刘备看到,拥挤的人群中,挤出一辆车马的时候,当他看到,几个健壮的伙计把钱财从车上一袋子一袋子抬下来的时候,刘备发觉事情开始变得复杂了,他觉得自己有些支应不过来了。 国债乃是向整个民间借贷,体量巨大,事务繁琐,就刘备这一个小摊儿,就他自己,他得累死。 刘备准备的几辆拉钱财的空车,早已经装不下了。 刘备不得不令人调来更多的车,令派人去请示灵帝钱财归放何处。 待,请示的人去请示灵帝,灵帝一听这么快就筹到钱了,他临时起意想看看能筹到钱有多少,便令把钱财倒进院子里。 得了灵帝命令,刘备派人把装满钱的车子拉到未央宫中,哗啦一车在院子里倒下,哗啦一车在院子里倒下,过了一会儿,又哗啦一车来了。 钱财如泥沙般倾泻,钱财撞击的哗啦啦的声响,要看着一车一车在院子里堆起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