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八百二十二章 国债代言人刘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二章 国债代言人刘备 (第2/4页)



    灵帝正色,“既是国债,怎可不用国玺?”

    刘备无言以对。

    兹事体大,刘备怕出事,请灵帝派亲近之人同往以看护,灵帝便派了内监同往。

    离未央宫,刘备马不停蹄的开始筹备发卖国债一事,他令随从随意的找了一张矮几,然后又找来几匹绸缎,拿了笔墨,印泥,再拉上两辆装钱的空车,草草准备之后,刘备就这样简单的去发卖国债去了。

    刘备身旁,跟着的乃是灵帝配给的随从,刘备不知洛阳详细,他问随从,“洛阳何处人流多?”

    随从答说,西城。

    刘备本欲往西城,但考虑到,国玺带出来了,万一出事难辞其咎。

    于是,刘备便在朝门之外,在门口把矮几一摆,往那一坐,便开始等人来了。

    可,朝门四周,人迹罕至,等了半天,人影一个也无。

    刘备等的尴尬,他令人扯了几尺丝绸,上书大大的两个【国债】两字,令随从将丝绸绑在枪杆上草做旗帜,在旁站着。

    旗做好,路人见国债旗号,当能知是何用意,但,附近没有路人。

    刘备不懂舆论,他要是知道cao控舆论,只要去派人去闹事里喊两嗓子,喊说刘备在朝门外卖草鞋了……啊不,卖国债了,那不一会儿,满城百姓都围来看了。

    刘备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来了人。

    一提篮卖果的老汉转了过来,他朝朝门处瞅了瞅,见朝门处,坐着一人,老汉远远的看,怎么越看那人越眼熟呢。

    老汉壮着胆子走近,近了,老汉还没说话,刘备见了人,主动起身迎了过来,“老叔,过来了?”刘备笑着跟老人打招呼。

    老人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讶的看着刘备,“呀!刘英雄!?你咋搁这儿呢?”

    刘备道,“奉陛下之令,特在此售卖国债。”

    老人眼见刘备一身官服,忍不住问,“刘英雄,任是当官了?”

    “哈哈,是当官了!”刘备开心大笑,“陛下命我为典农校尉,礼部尚书令,某算身兼两职了!”

    “好啊,好啊!”老人欣慰不已,“陛下可算用对人了,有刘英雄你来当官,咱百姓也有个依靠了!”

    刘备跟老人寒暄了一阵,刘备不忘工作,他笑对老汉说,“老叔啊,任要买点国债不?”

    老汉不明所以,茫然的很,“这啥叫个国债?”

    刘备伸手作请,“来,老叔,坐下谈。”

    刘备邀老人于几前坐下,他认认真真的跟老人讲解起国债的详细,并不因为老人一看就是穷苦人而对之有丝毫冷澹。

    “是这样,朝廷缺钱,陛下便想筹钱,可筹钱之法,要么加税,要么卖官,可要是加税,咱百姓不就艰难了?要是卖官,恶人买了官当了官,咱百姓不就更难了?

    某跟陛下出了一策,就是这国债法。

    何为国债法?明了点说,就是借钱。

    向谁借钱?自然是向豪富者借钱。

    按此法,朝廷借百钱,分十年还,一年还十一,也就是十文,这是本钱。

    除此,朝廷给息,陛下给的是,百一息,也就是说,这百文钱,借给朝廷,十年期满,共得一百一十文。

    而朝廷呢,借钱留用,喘一时之急,比如要是遇灾荒年,灾荒年朝廷借债,盛年稍多收点税,再把债还了。

    如此,得一喘息之机,不管朝廷还是百姓,都好过的多。

    这么讲,老叔可明白?”

    老汉憨厚的笑了笑,“明白是明白了,可俺们百姓们,也木俩钱,也买不起啊。”

    刘备笑了,“话不是这么说,买不了多的,还买不了少的吗。”

    刘备看向老人装果子的筐子,“老叔,身上可带了钱?要不,你买上一债如何?”

    刘备可是极有面子的,刘备最近是洛阳城百姓口中的风云人物,是顶天立地的豪杰英雄,刘备既然出言,老汉便从怀里摸出了两个磨的发亮的铜钱。

    老人面色羞赫,他把俩钱放在手心挪向刘备,“你看,就这俩钱。”

    刘备点了点头,朝老人笑道,“且稍等。”

    刘备唤随从,令随从拿来丝绸,抻了三尺丝绸,卡察一剪刀剪了。

    将丝绸摊于矮几之上,刘备抬头想了想,他问了老人名讳,老人答说名叫张魏。

    刘备在丝绸上提笔写到——

    【今借洛阳张魏两钱,约期十年,年还十一,年付利钱百一,时为光和八年四月,至,光和十八年四月终。】

    刘备能想到了国债凭据的内容也只能是这样了。

    写完,吹干墨迹,刘备小心翼翼的拿起国玺,对着墨迹,按了下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朱红色的古朴篆文清晰的留在了丝绸之上。

    刘备小心折起丝绸,把之交付老人,细心告戒道,“老叔,这个你拿好,自明年往后,每年到这个时候,拿着这个去找有司,可凭之领钱领息。”

    老人已不在乎什么有司什么利息了,他一脸不可思议的接过丝绸,“这……这都给我了?”老人不可置信的问了一句。

    丝绸可是极贵了,两文钱,换了老长一截丝绸,回去转手就能卖许多钱,老人对刘备千恩万谢,喜滋滋的拿着丝绸离去了。

    这是第一个开场。

    ——

    老人怀揣着丝绸,路上怕人看见,一路奔回家,回了家,看见院子里正在理菜地的儿子和媳妇,老人神神秘秘的跟两人说,“老二,老二媳妇儿,你们猜,我刚撞见了谁?”

    “撞见谁了?”老二停下锄头看来。

    “撞见刘英雄了!就在朝门边上,支个摊,我当是作啥呢,刘英雄当官了,陛下封刘英雄当大官了!

    这不,”老汉把怀里的丝绸掏出来,拿给儿子看,“这刘英雄卖我的,两文,这么长一截子!”

    老汉儿子接过丝绸一看,见丝绸厚实细腻,颜色华丽,长有三尺多长,就这么一长一截子,竟只两文?老汉儿子诧异的看着自己爹。

    随之,意识到了发财的机会,老汉儿子地也不锄了,他赶紧穿上鞋,进了屋里拿上钱就往外走。

    老汉在后边追着问,“老二,你出去作啥?”

    “我去找刘英雄再买点,拿回来卖。”

    老汉急了,他不想让儿子占刘备便宜,出言阻拦,老汉儿子比老汉机灵的多,并不理会。

    老汉儿子拿着钱,离了家,匆匆找了过去,到了地方,果然看见,朝门之外,支着一摊儿,摊儿后坐着一当官模样的人,这人极傻,坐在太阳底下干晒着,都不知挪挪。

    这人大概就是最近众人所说的刘英雄刘玄德,管他刘玄德不刘玄德的,老汉儿子拿着钱,警惕的走过去。

    刘备见又有人来了,起身相迎。

    “这儿是买绸子的地儿不?”老汉儿子,打量了刘备一眼,警惕的问了一句。

    刘备愣了一下,“啊,是这儿,来,小兄弟,坐下谈。”

    这是刘备等到的第二个过路人,刘备照惯例,先给年轻人讲解一通什么叫做国债,年轻人兴趣寥寥,一脸不耐烦。

    “是不是,两文就能买一截绸子?”年轻人打断喋喋不休的刘备,出言问道。

    刘备大约弄明白了什么,他眼神微妙的看着年轻人,“两文,是能买。”

    一听如此,年轻人立摆了十个钱出来,指明了要买五截绸子。

    刘备欲言又止,神色很微妙。

    这年轻人肯定弄错了什么,刘备也不点破,老老实实的剪了五截子上好丝绸,认认真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