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八百五十章 水陆并进战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章 水陆并进战术 (第2/4页)

沟,地躺刀一滚滚沟里去了。而且,要是桥头真有个沟,那恐怖了,在桥头这个要命位置,没有沟都难以冲出来,要是有了沟,攻击的士卒连落脚的地都没有,连站都站不住,只能跌落沟里或者想跳跃过沟半途身体失衡被轻而易举被戳死半空。

    关羽阴险,他随意挖了一个小沟,攻击方就要因此多死几十上百人。

    不过,这难不倒李某人,李某人恰好有破壕之法。

    “我有,破壕之法。

    其一,担土填壕。

    其二,盾阵填壕。

    其三,士卒投身入壕,死百十人,壕平。

    其四,使士卒肩扛门板,门板一可防箭雨,至桥头,若有壕沟,二可铺壕搭桥。

    其五,”李孟羲信心满满的看着关羽,“我可用箱车填壕,量你桥头方寸之地,壕能多深?壕沟再深,我三五厢车填下去,壕沟必满。”

    厢车填壕之法,关羽也知,之所以用厢车,这是因为,填护城河之时,一个车填进去,等若填了百担土,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

    “甚好。”关羽笑着点头。

    李孟羲把关羽的壕沟战术破了,问题又反过来来到关羽这边了。

    “若,我于壕沟之后,筑土垒,土垒上,再摆车阵,你待如何?”关羽反手就又给了李孟羲一个大麻烦。

    李孟羲无奈的看着关羽,“关将军,你直接建个瓮城得了,还何需筑垒?”

    关羽一愣,笑了,“也对!那某便在桥头建一瓮城,你待如何?”

    “额……”李孟羲无言了。

    如果说,壕沟还可以靠尸体去填平,可以去靠盾阵去填,甚至如果沟窄了的话,有勐士能直接跳过去一样能杀崩枪阵。

    但,若桥头围着一个瓮城,围着一个桥头堡,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桥头堡已不是单单靠人力单单靠尸体堆可以强行攻破的。

    所以,得需要,攻城器械。

    需要攻城梯,攻城椎。

    当李孟羲意识到需要往桥上送攻城椎的时候,一个问题紧跟而来。

    桥面太狭窄了,以狭窄的桥面,兵力投放尚且不够,要是塞上一辆攻城椎,那么,人力立刻就阻塞了,要是前方厮杀正激烈之时,攻城椎横亘桥面当中,直接把后边兵力隔断了,那此时,将致整个攻势前功尽弃。

    因为桥面上太狭塞,攻城椎投放影响太大,所有,投放时机至关重要。

    攻城椎投放时间不能太早,太早就会阻塞人力,可以在我方兵力越过桥中之时,再开始派遣攻城椎上桥。

    当涉及到攻城椎之时,李孟羲突然意识到,若关羽枪阵在桥头围了个口袋阵,靠人力往上扑,伤亡太大了,何不用攻城椎开路呢?

    士卒在后边推着攻城椎往上撞,不必厮杀,直接就把枪阵撞开了。

    李孟羲随之想到了塞门刀车。

    假设,攻桥的时候,前排放上攻城椎,然后甲士们推着攻城椎往前顶,这样靠角力取代了厮杀,若角力取胜,不伤一兵一卒,也能把桥上守兵给推下去。

    若要角力取胜,关键就在角力取胜。桥面宽窄一样,双方前排的士卒都一样,双方异向推车,施加于车的力量也一样,这如何角力取胜?

    所以,要角力取胜,得把攻城椎改上一改,把攻城椎的轮轴改成棘轮,棘轮往前推是正转,对面想把车往后推,棘轮卡死,如此,我方士卒把车往前推很容易,而敌方反推艰难,我方便更容易角力取胜。

    这是其一。

    其二,靠人力去推攻城椎,人力的方式就决定了,能对攻城椎施加力的,就只有接近攻城椎的那几个人。

    所以,可以彷照守城叉杆的思路,在攻城椎后边,钉上很多长杆,这样,在我方方向,对攻城椎施加力的施力点就远比对方多。

    我方方向,靠近攻城椎的十人,可以去推车体,后边的远离车体的人,可以握着长杆把手往前推,推把手的,又十人。

    而对面,攻城椎前边没有长杆把手,对面想把车往后推,能施力的,只有十人。

    如此,二十人对十,车子肯定会往前进的。

    仗攻城椎之利,可以避免直接搏杀就把守军逼下桥面,且,攻城椎作为一个庞然大物,还可以为前排士卒提供遮掩。

    当,桥头有口袋枪阵守着,有壕沟拦着,攻城椎可以顶着枪阵破阵而过,攻城椎可以推倒在壕沟中直接填平了壕沟。

    当,桥头有桥头堡,攻城椎推来,直接可破门攻城。

    一攻城椎,直接把关羽的桥头枪阵,壕沟,桥头堡,全破了。

    可到此时,于攻方仍艰难,因为还要攻击桥头堡,要攻城,攻城仍是少不了的伤亡。

    且,要攻击桥头堡,一架攻城椎或还不够,还需多架,还需一些攻城梯。

    当多架攻城梯攻城椎上了桥面,人力统筹布置,就成了麻烦。

    要是攻城椎相互之间挨的太密集,将造成某一段人力过于稀疏,所以,攻城椎应该间隙投放。

    推演至此,攻桥战术因加入了攻城椎为前驱,攻桥战术大变。

    李孟羲不无自得的问关羽,他问关羽当如何应对。

    “哈哈,关某也用攻城椎,也将攻城椎堵在桥上。

    也用棘轮也装长杆把手。”

    关羽哈哈笑道,“就看,谁在桥上,能撞过谁了。”

    李孟羲都无奈了。他认真想了想,刀车用于守方之时,假设攻方没有刀车,那守方借助刀车的棘轮、握杆之利,是必然能在角力中取胜的,也就是说,守方的刀车几乎不可能被推的后退,一道天堑,就此横亘在桥上了。

    此时,刀车于守方最佳的使用位置,应该是过了桥中,在桥四分之一位置卡在那里。因为加了刀车,双方士卒隔着刀车不能rou搏了,有效杀伤攻方士卒的手段,便只剩远程攻击。

    而在桥四分之一这个位置,离守方岸上的弓弩近,可以尽展守方弓弩优势,且,有桥上四分之一的长度作为缓冲,足够稳妥。

    若是如此,关羽真若在桥体四分之一的位置卡上刀车,那可就太恶心了。

    攻守双方都用刀车之时,桥面争锋的关键,就在刀车上了。

    应对刀车,只能有角力、破坏两法,或是靠角力把对方车辆挤下去,或是靠刀斧火焰把对方车辆烧掉。

    角力一法,双方若是皆用棘轮、握杆,双方角力乃是均势,除非,给刀车加上额外动力,比如,牛。

    牛力量大,一头牛抵得上十个人,而一头牛所占,不过三五人空间而已。

    用上了牛,这就使得,以有限的空间内,等于提高了人力上限。

    李孟羲问众人,牛似乎是前曳有力,那牛往前顶,力气又是如何。

    众人言,牛往前顶也是有力。

    “那,若是找一头牛,让牛顶着刀车向前,如何?”李孟羲出声问道。

    众人被这个天马行空的思路逗笑了。

    “俺觉不妥,”张飞反驳,“牛曳犁容易,让它抵人,它不定会抵。

    且,牛那么蠢,上了桥,不如人听话,要是撒起野来,岂不混乱?

    再说了,士卒有甲有盾,不惧箭失,牛,你往哪给他弄一身甲?

    若是守军丢来火罐,牛又怕火,一惊之下倒冲本阵,岂不得不偿失?”

    生活经验不足的李孟羲,他的想法太不切合实际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