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二章 会试录用名单 (第2/2页)
子一听,赶紧将郑吉扶起来道:“此等前往楼兰,不立封侯拜将之功,誓不回汉!” “不立封侯拜将之功,誓不回汉!”副使郑吉又叙述了一遍。 待郑吉说完,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日,使者傅介子、副使郑吉两人便重整队伍,又重新拜祭了一番,悬泉置的大汉英灵,竟然领兵折返,踏上荒漠的旅途前往楼兰前去了。 而正当傅介子、郑吉二人启程前往楼兰时候,刘进也已经召集丞相等众人在宣室殿了。 宣室殿中,众人对刘进行礼完毕,纷纷就坐。 坐在上首的刘进手持丞相桑弘羊送来的会试试卷,开口问道:“诸位,朕今天令诸位前来,诸位也知晓为何。 便是商议此名单! 丞相,你且说说此名单是怎么出来的?” 丞相一听,看了一眼奉常张贺。 张贺一看,叹息一声知晓这个解释是躲不掉了,只能由他来解释。 当即张贺起身对刘进拜道:“陛下。考卷由臣评阅,此由臣来解释吧。 此考卷乃是依照成绩高下依次选取的。” 刘进一听眯着眼道:“待选取之后你可曾发现此名单之问题?” “回陛下。臣观此名单之中多长安、关中等郡国学子。”张贺回答道。 刘进一听,砰的一声将名单桌上猛然一甩,怒斥道:“伱既然知晓此名单有问题为何还如此上报!” 丞相桑弘羊岂能不知晓奉常张贺给他背锅了,当即站出来给奉常解围道:“陛下。长安、关中等地皆距离中枢颇近。 且考试内容纲目又在《大汉日报》刊登。 近水楼台先得月,故籍贯长安人成绩最好乃应有之义。” 刘进一听,眯着眼向丞相桑弘羊问道:“朕问的是为何长安人成绩最好的原因吗? 若丞相耳聋昏聩,朕再说一声,朕问的是汝等知晓此名单有问题,为何竟然还如此上报!” 刘进从来未曾这样过。 向来对谁都留几分情面的。 然这次刘进是真的怒了,竟然对贵为三公之首,且年岁已经七十多岁的丞相桑弘羊言及“耳聋昏聩”这样一点情面都不留的话,显然是怒急了。 众人皆不做声。 丞相桑弘羊、奉常张贺被刘进这么一训斥,两人尽皆跪在地上冷汗直流,也不敢做声。 刚刚刘进发火后,他自己也觉得失态了,赶紧平复了一下这才开口道:“这份名单很讲成绩,但却很不讲政治!” 众人继续没再说话。 刘进继续说道:“张贺!你乃京兆尹杜陵之人。桑弘羊你乃河南郡洛阳之人。 你二人一个在长安,一个在关中。 若依照此名单,你二人籍贯便可出一批学子。 亲朋故旧之后辈恐怕也在其中。 未来朝堂之上编织势力也甚为容易。” 听到这话,无论是桑弘羊还是刘贺皆是头皮发麻。 刘进这意思很明显了,便是指责二人结党营私! 身为皇帝最忌讳的便是这个。 两人赶紧高呼道:“陛下。臣等实无此意!” 刘进呵呵一笑道:“朝廷无党,帝王掩耳盗铃之想,朝廷无派,千奇百怪! 战功派、中枢派、寒门派、贵族派、齐鲁派、长安派、关中派等等派系,朕岂能不知? 便是汝等无此意,攀附你等之人也无此意? 有派,朕不怪罪。 依照朕“人物道”三学中的人学之论,此无可避免定然会发生之事。 然令朕怒的事,汝等竟将派系利益置于大汉利益至上! 谁不知长安城及关中诸郡得到《大汉日报》纲目最早? 然诸位可曾想过,正是因此等不公,会试人员名单方不可用貌似公平的成绩来掩盖这等不公! 诸位,我大汉一百余郡国学子皆在长安,若知晓此名单仅有十数个郡国在此名单之上,生出事端,恐借了你等项上人头,也不可平息。 此次朕便不追究了。 此名单作废,汝等重新研究一番,若再有问题,就莫要怪朕了。” 说完,刘进拂袖而去。 众人相互看了看,面面相觑。 过了许久,丞相桑弘羊叹息一声道:“是我等浅薄了。诸位回去后且好生思索当如何确定名单人名。” “唯。”众人应了一声。 而此时的尚书令张安世也颇为不安。 随着刘进的上台,他对尚书台越来越倚重了。 现在皇帝奏疏的收发,诏书的颁布,以及消息传递等都开始通过尚书令向外面传达。 甚至说的再严重一点,尚书令已经慢慢开始侵蚀丞相的权力了,时日一长,未来成为除皇帝之外权力的中枢也未可知。 然越是如此,尚书令张安世却越是不安。 可以这么说,要说大汉朝廷除刘氏之外,哪个姓氏最盛? 非是桑家,而是他张家。 他张安世作为皇帝的头号助手,便是丞相也不敢怠慢。 而其兄张贺贵为奉常为九卿之首。 一个内朝、一个外朝皆有权势。 正如刘进所言,他们两个人便是一个张家派系。 此前,尚书令的地位并未和现在一般如此重要的时候,张安世也未曾想过这件事。 然随着尚书令的地位不断上升,而张安世却理所当然。 今日刘进关于针对朝堂党派的一番言论,令张安世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这一反思,令张安世冷汗下来了。 他们张家不就是朝中最大的派别吗? 思考至此,张安世是怎么也坐立不安,作为尚书令,其权势完全来自于皇帝,若不被皇帝信任,这尚书令无权,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张安世想了许久,觉得必须得将派系这个事儿给皇帝说清楚,否则的话,他尚书令的工作没法干了不说,还有可能给张家带来杀身之祸。 想了许久,张安世觉得也没时间和自己兄长张贺商量一番了,他决定趁着今晚值夜,向皇帝刘进说清楚情况,以免影响皇帝对他的信任。 是日,刘进在批阅奏疏,张安世进来修剪了一下灯芯令光更亮一些,犹豫了很久,张安世走到刘进面前跪地拜下道:“陛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