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00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九)  (第1/2页)
    正直的范仲淹又一次被贬外放,肯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同是天章阁侍制的王质对范仲淹很是同情。在范仲淹外放时拿了酒为其送行,还公开向众人说道,范仲淹同志是个真正的贤者,我如果能成为他的朋党,感到无比光荣。吕夷简听到王质的话,这不是明摆了说我是小人嘛还不处理还不削死他。但是仁宗皇帝认为,范王二人为同僚,为朋友送行是人之常情无需处理。因仁宗的明事理,王质涉险过关安全上岸,但其他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几天后集贤殿担任校理的余靖上疏朝廷,替范仲淹打抱不平:“数年前范仲淹曾因弹劾刘太后、郭皇后一事,两度被贬黜朝廷。虽然那些弹劾不合皇帝的心意,但皇帝还是欣赏范仲淹的为人,对他多有褒奖。可是这次范仲淹不过是弹劾了一个大臣,却要被重重贬斥是不是太过分了。如果皇帝认为仲淹的话是对的就应该听从。如果皇帝认为范仲淹的话是错的,不听便也不用惩罚他呀。昔日汉朝时期,汲黯在朝廷上公开弹劾宰相公孙弘,说他狡诈虚伪。三国时期吴国大夫张昭公开诋毁大都督鲁肃,说他为官粗疏,可是汉武帝、孙权却没有处罚他们。由此可见,现在范仲淹之所以被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的朝廷不能容人!还望陛下收回成命,把范仲淹重新召回朝廷。”余靖这么说,还有一个潜台词在里面--皇帝是一个不能容人的昏君!可想而知收到这封奏章后,宋仁宗再怎么好说话也大怒,他立刻颁布圣旨,以余靖与范仲淹结党营私的罪名,把余靖贬到筠州,负责催讨酒税去了。    毕竟皇帝要是不严惩他的话,一旦让步从宽处理了余靖,他就真成一个“不能容人”的昏君了。余靖同志这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了,不得不走人了。那么余靖被贬后,朝廷中的那些正直的官员,是不是被吓退,不敢再劝了呢还是说皇帝的这种举动,将大大地刺激这些正直之士,让他们挺身而出,更加奋战不止呢?当然仁宗时期的这些大臣们选择的是后者,这不一个余靖倒下后,第二个“余靖”立刻站了出来。    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上疏朝廷,状告吕夷简等人假公济私、祸害朝庭、清除异己。尹洙告诉宋仁宗道:“臣常与范仲淹常来常往、义兼师友,我也是他的一个死党!如今余靖与范仲淹关系平平,却以朋党之罪被罢官,那么自己这个真正的朋党,又怎么能够苟且偷生臣自请谢罪,思请皇帝以法党营私的罪名,罢黜自己以示公平。”看完这封奏折,宋仁宗简直要气疯了,尹洙这是跟自己对着干上了!好极了,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满足你的要求,让你得偿所愿吧。宋仁宗颁布一道圣旨,把尹洙轰出朝廷,贬到郢州去了。    十天之内,一个范仲淹一个余靖一个尹洙,纷纷被贬出了朝廷。大宋的官员见此情景后,都应该消停了吧。但是要是他们能够消停的话,这些人就不是大宋仁宗朝的官员了!提倡君臣共治的仁宗朝时的官员们能消停,那就太对不起宋仁宗这个仁字了。    史料记载,见此情景后,宋朝那些正直的官员们彻底暴走了,大家接连上奏替这三人鸣不平,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对于这些官员,宋仁宗也没有丝毫客气,他是来一个,贬一个,来两个,贬一双。只要敢求情的,统统贬离京城。    要知道这是一场完全不公平的较量,皇帝只要颁布一道圣旨,就能让一个官员数十年的努力瞬间化为泡影,甚至下半辈子只能在贫穷中度过余生。但是为了心中那恪守的公理与正义,官员们依旧拼死前进,在这个正义的烈焰中获得永生。最终这场轰袭烈烈的君臣事件,在一个人的一封信中,终于达到了临界点,再也无法收拾了。    这封信叫作《与高司谏书》:写这时信的人就是宋朝大名鼎鼎的宋六家之首,大宋国士--欧阳修。史料记载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后,为了让皇帝收成命、重新召回范仲淹,朝廷的正义之士们纷纷站出来呼吁公道,又纷纷被贬出了朝廷。    在这个风雨如晦的时刻,欧阳修终于爆发了,他也站出来为范仲淹说话。让欧阳修爆发的原因,除了为范仲淹鸣不平外,还得“感谢”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顶头上司,朝廷的左司谏--高若讷。    史料记载,自从《百官图》事件发生后,欧阳修真心佩服范仲淹,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