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00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九) (第2/2页)
为这种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人,才是士林翘楚国之脊梁,也是自己必须学习的对象。同时任何诋毁自己偶像的人,欧阳修也绝不给好脸色,他严重鄙视这样的人。余靖被贬后,一些同僚到余靖家做客为他践行。席间大家都讨论范仲淹被贬之事,纷纷为其鸣不平。可唯独高若讷大放厥词,痛骂范仲淹竟敢诽谤当朝“英明无比”的宰相,活该被贬等等。听到高若讷侮辱自己的偶像,欧阳修愤怒无比,他当时就想走上前去跟这个混蛋拼命。只不过当时人多嘴杂,欧阳修还要给“东道主”面子,所以他隐忍了下来。 回到家后愤愤不平的欧阳修摊开纸张,拿起毛笔第一时间写了一封痛骂高若讷的书信。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天下第一骂文--(与高司谏书》。不读欧阳修的这篇文章根本不会知道,原来骂人也能骂得这么精彩!不读欧阳修的这篇文章,根本不会知道,原来骂人也能写成如此精美的诗词,让人回味无穷! 这篇与高司谏书很长,核心内容是高若讷是个真小人,这个真小人还要通过贬底真君子范仲淹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就是天下君子的敌人,是君子之贼。大家看看,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他们只要用手中的笔就能让一个人遗臭万年,永不能翻身。 此文一出,高若纳算是彻底完了。从此之后君子之贼这个称号就像他的影子与他形影不离,死死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可想而知,看完这封书信高若讷简直气疯了,他第一时间拿着这封书信找皇帝评理去了。高若讷的这种表现,更加印证了自己就是一个君子之贼。假如高若讷是个高风亮节的君子。他完全可以回信给欧阳修,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解释或是直接登门拜访欧阳修,进行一场心平气和的对话,互相倾诉间存同去异达成共识,最终一笑泯恩仇。然而高若讷却跟其他奴才一样,在外面挨了打受了骂,马上来找主子求安慰,求保护求赏赐了。 在高若讷的哭诉下,宋仁宗为了安慰自己的忠心耿耿的奴才马上颁布了一道圣旨--欧阳修目无尊上、发配夷陵(今湖北宜昌),以儆效尤。至此,欧阳修也被贬出了朝廷,成为下一个殉道者。那么,伴随着欧阳修的被贬,这场轰轰烈烈的君臣之争朝庭之战,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吧非也,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欧阳修被贬的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馆阁校勘蔡襄读完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后,大为感慨,他书写了一首诗歌,名《四贤一不肖》蔡襄称赞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为“四贤”而高若讷就是那个“一不肖”了。蔡襄虽不是“宋朝六大家”之一,但他也是一个大才子。北宋有四大书法家,分别是“苏、黄、米、蔡”,其中的这个“蔡”,就是蔡襄也有人说应该是蔡京,但蔡京的名气太臭,最终被删除了事。这么“牛”的文人写的诗句,结果可想而知。 史料记载,此诗出炉后立刻轰动全国史称“布在都下,人争传写鬻书者市之颇获厚利”。即大家竞相购买,抄书的人写到手软,“印刷业”都因此爆发了从事者都赚了大钱了。这首诗还流传到了国外,多年之后宋朝使者出使辽国,在幽州城的一个驿站里,发现了贴在墙上的《四贤一不肖》的诗稿。原来这是当时契丹使者从大宋的京城买回来的,在辽国的范围内也得到了大量的流传。可见这首诗句在当时,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而书写这首诗句的蔡襄又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出乎意料的是,虽然很多官员要求严惩蔡襄,但宋仁宗最终释放了他。不仅如此宋仁宗还特别下令:范仲淹的朋党一案已结,以后谁也不许再拿它说事了。在赦免了蔡襄后,这场围绕范仲淹的朋党一案,终于真正的告一段落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仁宗好好地反思了一下,最终这位皇帝认为,范仲淹应该没有朋党,也没有组织过什么朋党,之所以官员们围绕在他的身边始终追随他,是因为他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之风,他代表着历代以来的道统礼法,因此大家都愿意追随他。既然范仲淹没有党羽,皇帝对他以及他的“党羽”的惩罚,也就到此为止了。事实证明在处理朋党问题上,这是宋仁宗最聪明最理智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后来当庆历新政时,宋仁宗在处理那个朋党问题时,就显得没有这么明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