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渡大千_第34章 衿绅泛舟三净湖 猜论仙佛万真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衿绅泛舟三净湖 猜论仙佛万真瞩 (第2/3页)

会回京师,攥写一本《朝鲜游记》,书说朝鲜风土人情。

    百姓身材矮小,民房家院,样式颇似中华民居,奈何矮小,就是那金碧辉煌的王宫,比之紫禁城大显局气。

    最奇的是,他游历两年,未遇见一位朝鲜异人!”

    ……

    两人从上午巳时耽延至午时末刻,把地球、九州两方世界的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正史野史、小吃民俗一一对比,说了八九不离十。

    张教授心结一开,无奈嗟叹:

    “衙门规矩,我也明白,可这寻觅仙佛事迹,事关华夏国全体人民的利益,如能证明,那些狗屁倒灶的争斗,不值一哂。”

    得益于两人在地球的良好关系,文部贞从张教授那习会全册《金关玉锁诀》,迈入内家大门,从一个吃供给的不武者,晋升为战斗后备役。

    文总编闻言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好言提醒:

    “常说人妖殊途、人鬼陌路,自颛顼以来,神人分离,况且人、仙岂能杂居?何况都去修道,红尘皇朝何在?”

    忽然,三净湖云空金曦万缕,织作一条条冰纨雾縠,横铺在层积云上,耀似极光,向下一照,撑开棉云,幻作万千光束,仿佛演唱会的灯光。

    张教授情绪激动,异想天开:

    “修者必有天规,人人若是向善,岂非道德世界,各依正法而行,人人互助,都能舍己,岂非大同世界?”

    金曦上空,忽有白燃老者拂尘,虚捻指印,微微一礼,散为虚光。

    空中余留道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三千佛陀闻听此语,齐诵:

    “阿弥陀佛!”

    说罢,化作金光,升上灵山。

    真流仙佛听至此节,元神烛照,洞悉内外,纷纷化光离去,仍有一些未入大罗、太乙、大觉的仙、佛滞留云空,欲窥道机。

    文总编见张教授痴迷,心骇胆惊,急忙辩说:

    “泷正老弟快止思绪,你、我两人根骨浅薄,修习内功已然极难,推而论之,那修道必有极高限制,并非人人可餐霞食气,位列仙班。

    这只要有人,只要人不能断绝烟火,皇朝就必须存在!

    老子所论之小国寡民,多说尧、舜、禹三代人皇垂拱而治,朝中官职极简、人数至多百位,且都是部民公认之贤人。

    虽有部落冲突,但三位乃是人皇共主,绝非天子、皇帝,颇似村民自治。

    就算如此,老子也未否定国家存在,大同世界是人皆所盼,也是长远努力的目标。”

    张教授忽道:

    “我承认我脱离现实,但仙佛力量,可促世界,完成大同。”

    文总编再劝:

    “倘有仙佛,明朝亿万生民缘何不登天为仙,永享仙福?”

    说着又补一疑:

    “仙、佛之间或如封神演义、西游记一样,多争面皮!”

    “轰隆”一声,一个晴天大霹雳打在天空。

    张教授吃那神雷一震,恍如神助,老眼闪烁深邃精光,转向文总编,含笑一礼,为他释疑道:

    “封神演义、西游记,实乃话本小说,作者本凡人,妄以人之思想去论仙家行径,见解未免有偏,角度不能全足。

    两部小说玄理妙奥,却非无字天书,偏生指东说西,喜借仙、佛皮相,多叙红尘诸事,言贬出世仙、佛,弘扬董、朱伪儒,难达孔、孟真儒。

    《西游记》内蕴一二丹元妙境,性情玄理。

    譬如那混世四猴,实为假说佛家四智,佛祖所论四猴不入十类,亦至佛家四智乃超脱三界五行之本。

    然则,此书言语有饰,仅可参照,不能依为修行天书。

    偏生世人痴迷,言说《西游记》贬道崇佛,实在可笑。

    仙、佛皆出世,哪有分等次?

    僧、道眷三毒,希求香火银。

    众生证佛、作仙,只凭机缘、唯靠虔修,怎可流于世人理念?

    偏偏《西游记》又被世人曲解文意,以满读者妄念邪意,已是谤法,更有甚者,牵强阴谋、附会权术,妄凭经典,攫取所需,岂非以讹传讹、故意坏法?

    然则。

    红尘凡僧俗道为争世人香火,有此争斗,不足为奇,如入真流之仙佛,岂会贪香图信?

    争面夺信,未免小肚鸡肠,全无仙家肚量!

    但有此行,皆非真佛、真仙,只为注世地仙,难证真流。

    不信且观。

    那千万寺庙、道观的人事、香火不断,菩萨、佛陀见了无嗔无怒,无赐无索,庙、观即或被信民推倒,僧尼道姑即便被逐,也由他等昔日贪图香火银所至,那泥胎木身即便被推,真仙真佛,可有动怒?

    仙佛之所以为仙佛,只因自性圆满,不向众生希求,不似神灵希求香火,如有打着‘不信仙佛、皆入地狱’的旗号,宣扬佛道之说,一盖非正。”

    文总编见张泷正字字珠玑,乍被惊到:

    “这话有理!仙佛岂能非对即错?”

    张教授拈花一笑:

    “《封神演义》一书,下说商、周之争,上说阐、截之争,总归顺、逆之辩,实是天命之论,言说阐教取胜是在顺天的立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