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衿绅泛舟三净湖 猜论仙佛万真瞩 (第3/3页)
,实是空口白牙,无稽之谈,不悟玉清元始天尊法号真意。 书论,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此话方为道家之妙,所为‘教’字,看似比那‘家’大,实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皆为道家之根系,越大越偏大道至一。 自然物理的电流方向貌似人定,电荷粒子正负也为人分。 天命顺、逆,岂是轻言断定? 事实是事实,绝非天命,不可等同! 至于商灭周兴,既定事实,作者生在后世,方可断定天命顺逆,岂是当日天道断定? 不信且想。 太极中何从有顺、逆方向? 顺天、逆天岂是由人决定? 如论天道,无论顺逆,皆未逃出天命藩篱。” 文总编闻言暗赞: “不错,此论玄奥,如有仙家,也必是参悟此境者!” 张教授含笑点头: “上古真人餐霞食气,寿比南山,无争无斗,无顺无逆,不知生不知死,何如自三代以降,世风日下,时人少知自然,多痴荣华,积求福田厚薄,自个儿偏离上古仙道,岂是道偏于人? 后世,或有参禅了悟之士,划分仙业,尊奉上古真人为真仙(证就真流的仙人),编撰绝天地通、神人分离、刘伯温斩龙之说,无非妄图点播世人,是人弃天而非天弃人。 至若,上古yin祀多为鬼神,乃颛顼圣帝绝天通地之对象,怎会是针对上古真人呢? 那等鬼神或有超凡神力,却非善良之辈,虽仗此法可近天道,却难到达真正天人合一的境界, 祖天师亦恶yin祀,对yin鬼恶神,大肆诛戮; 吕纯阳分属太清玄门,专修金丹法,对符篆请神阴法(相对于内丹派)都不认可,遑论yin祀? 然而,神人分离后,仙、佛偶会显法世间,弄得寺庙、道观香火尤甚,这些仙佛又不要那香火,遂便宜凡俗僧道。 真修以仙佛为榜样,皆会散还信民,可却业力; 假修用钱丰衣美食,少散外人,业力积聚,德行不足,妄以仙佛之名行事,这才渐分正、邪。 上古以后,正邪之分、善恶之争愈加分明,才有那么一二位,假借刘伯温斩龙一说,一为警告恶道,小心步入绝天通地的下场,二为劝戒世人,明悟上古真人之行,自觉自悟,自修自证。” 文总编沉默道: “倒也说的通!” 张教授目光憧憬,嗣道: “如能以月球所显的大神通,眨眼间教化诸人,皈归上古真人之道,世界必定大同,老子李耳何等智者?前知三千年,后知三千年,所作《道德经》起止单论小国寡民?咬文嚼字之余,切忌断章取义,再者,老兄又非仙家,怎知仙家有争呢?” 文总编细忖良久,见他破解自己两问,出言再诘: “权、色、名,自古三祸源。 倘有采气餐霞仙法,修行人无用饥肠辘辘,就一定能避免落入权、色、名的窠臼? 我看未然! 佛说贪、嗔、痴三毒。 权、色、名皆由三毒生。 有的人吃饱,贪婪无度,希慕权、色、名; 有的人吃饱,知足常乐,无所要求! 若说餐霞采气,能解三毒,未免武断。 那上古真人之道实有好处,可有现在之辈,能几人能行? 帮会异人与那种田异人,都吃粮米,却有几人会种粮米呢? 少闻上古真人遗留子嗣,如果人人修道,长此以往,人间岂非空荡一片、再无人烟?” 张教授唏嘘一声: “不与你辩!” 说罢,双目精光兀自敛尽,恢复常态。 文总编也知异人人群中出现信任危机,如无佛家因果业力、天规天条约束他等,这些异人或许依仗“三十余命”把九州搅成一团乱泥。 未容文总编再说,张教授忽的看向八宝亭,喟叹: “仙佛定有,奈何无缘相见!” 那悬浮在张教授头顶一抹人形紫光,透明虚幻,闻听张教授一语,会心一笑,道了声“善”,掐着玄门最高遁法—灵光遁法,径直化为千丈白虹,横更万仞高空,眨眼间到了海外蓬莱仙岛。 文总编以为老朋友钻牛角,心中着急,良言宽慰: “泷正老弟!哥哥不否认九州世界存在仙佛,只劝老弟勿要执迷,仙佛也有法力不能及之处,切忌偏激。” 两人不知的是,就在两人大谈论仙佛存在、仙家力量时,千仙万佛悉倾目光至此,那万千金光穿透九重罡火层、青冥,天耳通悉皆显圣,意在了解天外异人的念想。 听罢言论,一干地仙仙佛,悉皆一笑,各自敛淡虚影,曦化为万亩七彩祥光,荡散在京师云空,渲得三净湖、湖上白云紫红一片,染得八宝亭犹如佛家金塔,神圣已极。 旋旎两景与湖柳同影于平亮如镜的湖水上,交织出一副奇彩绚烂图,衬的士绅小姐诗兴大发,纷纷吟唱。 “承蒙文老兄心意,万分感谢,今日回去,我依旧会向西山堡建议,开掘桥山圣陵!” 张教授为人执拗,目光坚定。 “哎!” 文部贞幽幽长叹,无可奈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