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卖秘籍三峰敛财 走门路象天无奈 (第1/3页)
翌日,文部贞取去百两纹银,迷藏朱盒,防贼也似背着,辗转城南。 双碾大街,王家酒肆。 二楼场地不大,仅有八张酒桌,三十余位异人食客,围桌分馔,斟酒互敬,尽情吹嘘,酣畅时,所说俚语尽是黄调,yin味十足,夹以酒rou香气、白瓷噌噌,尽显人间烟火。 “噔噔” 文部贞身穿粗布衫袍,头绾高髻,罩着黑四方巾,衬以清癯面容、消瘦身材,活生生一个儒家书生。 只见他握住衣袍前襟,抬着粗布麻鞋,拾级而上,爬至二楼,扫视一圈,乍见相距梯口三丈的东面飘窗下,有一油光发亮的八仙桌,再见桌旁有位俊秀公子外披藏青锦服,头簪玉钗,端坐马凳,拣菜细咀,自斟缓饮,兴致颇高。 那青年时而凭窗外视,谛视街巷,时而扫视左右,笑看侠客,闲散已极。 部贞暗自笃定: “就是他了!” 说着,绕了两张酒桌,走近青年。 “张公子!近来可好?” 张三峰扭头一看,见是大明日报总编文部贞,瞳孔微惊,嘴角微弯,拱手: “文总编?稀客!稀客!” 说着,左手一摊,示意入座,全无起身相待之意。 “张公子闲情雅致,令人羡慕。” 部贞老眼闪烁精芒,暗自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面上却是讪笑,寻至一旁,撩开前襟,悄悄坐下。 “哪里的话!无非出身好了一点,如非投了个好胎,哪有这等美满日子?” 张三峰忖他无事不登三宝殿,客套一句,转问: “文总编今日是来……” “江府那位神威赫赫,奉旨巡狩九州,行至武昌府,按例本该清理一波省府异人,不知他从哪里收到机密消息,舍弃武昌,一路急行,赶赴湘潭,设计捕杀普法客车壶鸿。 若非湘潭大小帮会鼎力相助,必被活擒,递解京师,锁穿琵琶,在那诏狱中豢养个十年八载的,他那修为、境界休想再进一步。 这朝廷的手段真是厉害,令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张三峰心中腹诽: “那林弘文被江老魔挂了半年,诏狱的琵琶骨定是老魔献计无疑,那位普法客也曾听闻,若非用他那仆人要挟,恐怕也免不了诏狱一行!” 部贞话语连续: “普法客车壶鸿也非常人,明悟此理,侥幸逃脱以后,处处避让老魔,三年以来,他传布全真教气功心法遍布九州,奈何北直隶属属于那位的老巢,他不敢来此传功。 而今,张公子受普法客所托,来京秘密传授神功,实为大德,文某愿献百两纹银酬劳,不知公子愿传否?” 部贞暗中察言观色,口上含笑措辞,把那“买卖秘功”说为“布武功德”。 “文人说话真特么的绕,听得怎么那么刺耳呢?什么叫大德呢?讥讽谁呢?” 张三峰心中冷嗤,面作欢颜: “是买秘籍啊!” “嗯!” 报馆消息最为灵通,部贞所说不差。 张三峰假借普法客之名,于王家酒肆私授《先天功》,一为广交北直隶的宗师,为弑杀老魔做铺垫;二为大捞钱财,分得一份利润。 来京短短三月,他摸准异人的脉搏,知异人内部不在团结,逐渐分化,全无信任,果断抓住时机,利用异人花钱买书、不肯互传的自私心理,大肆卖书,血赚千万白银。 反观普法客车壶鸿无私传法,被他利用,成为赚钱法门,声名也被张三峰倒去,那千万白银更是未分他一分一毫。 自古以来,文武交替; 太平盛世,文人为患; 战火乱世,武夫为祸。 他恐部贞拉下面皮,倒卖秘籍,折损自家利润,笑劝: “《先天功》基础要求虽低,却须先天之体,您老人家无法修至先天,买回秘籍,也是无用,不若拿着百两纹银去做些别的生意?” 部贞笑说: “买来给我那小孙子!听说他蓟县的一个童子帮中,根骨虽差,却有《金关玉锁诀》,不消十年,便可先天。” 张三峰举杯自饮,略忖片刻,知老头有机会成为武者,笑说: “原是《金关玉锁诀》呀!那本秘籍,我因嫌它修行太慢,未有修习,如若学了,带来京师翻刻,广传北直隶,想来七成不武者都可练武!” 说着取出一部《先天功》的副本,转搁桌上。 “多谢!” 部贞说着取出一个麻布钱囊,放在桌面,预备打开。 张三峰忽的把手一按,笑道: “不用数了!我相信教授的为人。” 部贞笑说: “报馆有事,就不打搅了!” “好说!请!” 部贞见张三峰全无礼节,暗忖: “此等小人聪明至极,也最为可恶!普法客如非畏惧老魔,怎会让你得此便宜?秘籍工本费百两,真会立名头,等哪一日,我一定给你来个口诛笔伐,让你身败名裂。” 一面思忖,一面下楼。 双碾街两旁民房,崭新如昨,排列如鳞,原为商户,归属明人,奈何崇北血战后,坊内居民为避异人,纷纷转卖房产,几经辗转,悉落异人手中。 久而久之,异人起建阁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