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释疑惑李高归心! (第1/2页)
“吾彦,字士则!” “周处,字子隐!” “哈哈,两位若是不服,可较量一番!” 孙皓这边说的比试并不是让两人相斗,而是考核两人的武艺,不出所料,孙皓的侍从中没有一人能敌吾彦和周处。 孙皓来了兴趣,便问起了两人对当今朝政的看法。 周处倒是个不忌讳的,直接评价了起来 “文治尚可,勇武不足!” “当今陛下只关心表面的浮华,却不深入了解民间的疾苦,政由旧爱宿恩,而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如何振作武功?” “以某来看,守城享乐之主耳!” 孙皓的卫士一听周处的发言,刚想呵斥,却被孙皓一手拦住。 从周处的发言不难听出,此人定是官宦世家,知晓的东西不是一般寒门能接触的! 周处说完,孙皓便转头看向吾彦 “吾兄以为呢?” 吾彦本不想说,但是看着周处评判的眼光,吾彦还是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今朝堂诸公过于离群耳!” “离群?”孙皓来了兴趣 吾彦却不管几人奇怪的眼光,缓缓说道 “某于朝堂之事所知不多,但也只晓丞相修建丹杨湖田之事!” “哦?如何看出其离群?” “这世上除了天纵英才,哪有一上手就能精通各类政务的,某知朝堂诸公并不认同丞相,可百姓却不一样了,丞相此行是为了造福他们,哪有不支持的!” “可中间出了问题,丞相却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理会下面的建议,某就知道许多百姓提了有用的建议,可都没被采纳的!” “丞相离群,只顾自己的权威,未有认真了解百姓的声音,做着自以为有益于百姓的事情,自然得不到百姓的爱戴了!” 听了这话的周处都不由的认真打量起了吾彦,想不到这看起来出身低微的汉子也有此番见识。 孙皓见此,更是起了征辟之心,和其他的藩王不一样,他童年经历过的权力斗争可不少。 八岁之前,孙皓过着王孙贵胄生活,他的父亲孙和在他出生那年(242年)被立为太子! 孙皓因此十分得宠,甚至他的祖父孙权也十分喜爱他,还为他起名叫“彭祖”! 可惜在赤乌十三年(250年),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一切都变了! 他们一家被孙权软禁。连为孙和叫屈的大臣都被处罚,最后孙和一家被流放到丹阳郡故鄣! 太元二年(252年),孙和又被封为南阳王,迁居到长沙。 及至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被诛杀,孙峻因此事而剥夺孙和的王印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赐他自尽! 直到永安元年(258年)孙休即位,才下诏封孙皓为乌程侯! 孙皓一直在这种颠沛流离的环境中生活,过的是胆颤心惊。 可他一点也不屈服,甚至还发誓,有朝一日定要让那些害死他父亲的权臣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孙皓更能感受到,吾彦这番话的正确,朝堂诸公只为争权,根本不顾他人死活! 有感于此,孙皓重新介绍起了自己。 “两位见谅,我刚刚隐瞒了一件事!” “其实我除了姓孙名皓,还是大吴太祖大皇帝之孙!” “并非有意隐瞒,只是怕两位介意,才未说出!” “今见两位皆是英武不凡,雄才伟略之人...” 听了孙皓征辟的话语,两人心思各不相同。 依旧是周处先开口 “不知是大王当面,刚刚有些失礼了,不过大王征辟之事,请恕某拒绝!” 孙皓没有预想中的勃然大怒,而是认真的问起了缘由 见此,周处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出来 “某说过曾上山杀虎,也曾下河除蛟” “此两害,皆是百姓所恶,其实还有一害,亦是百姓所恶!” “便是某自己啊!” “某好骑马驱驰田猎,不修小节,纵情肆欲,恐怕难以胜任大王幕友之职啊!” 孙皓听后却哈哈大笑 “哈哈哈,周兄真性情,真对我脾性,若是周兄实在不愿意,那也无所谓,与我做个知交好友也行!” 周处听了眼前一亮,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认同他,十分开心的和孙皓说道 “大王气度非常人也,定能有一番作为!” 而吾彦这边,却不像周处这么矫情。 他不过是个寒门子弟,却受到了宗室如此礼遇,而且孙皓确实不一般,哪里还会拒绝呢! “蒙大王不弃,彦愿追随大王左右!” 孙皓不知道的是,他的一番访贤遇上了在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