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 (第3/4页)
年为约。 三年之后,若无过错,则罪妇、罪婢,归青壮所有。 高遵惠记得,自己看完锦囊内的内容时,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办法。 那些罪妇、罪婢,本来就有些发愁怎么发卖。 毕竟,江北之地,本就贫瘠。 买的起的人很少。 大宋将官们倒是买的起——可他们并看不上那些人——长得好看的,自然不可能落到发卖的境地,早就被人瓜分掉了。 剩下的,都是姿色寻常之辈。 这等人,将官们哪里会要? 而禁军又等着发卖了这些人,拿去发赏。 此时,官家的锦囊,就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统统作价五十贯,典与南下之青壮。 便是愿典两个、三个的都可以答应,只要他们肯签契书,给他高遵惠卖命。 而钱则记在他高遵惠的账上,由官家出邵州岑水场的铜钱发放,待到明年,蔗糖产出后,以蔗糖抵充。 禁军们开开心心,觉得赚大了! 他高遵惠也开开心心,认为自己真是深受皇恩眷顾,简在帝心。 官家竟连他本钱少,也没有多少可用之人都替他想到了! 早早的就做好了安排! 南下的青壮们更开心。 只要签个契书,每个月抽出几天时间,帮忙看护榨糖所,运输蔗糖到指点地点,就可以白得一个浑家。 同时,他们也将在本地扎根,开枝散叶,一两代人就会形成一个个家族。 因为他们是南下的中原青壮,他们必然心向朝廷。 从而对当地土官,形成制约、牵制。 那么,谁输了呢? 高遵惠一度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所有人都在赢赢赢,怎就没有输家? 他找了好久才终于找到了输家。 那些被灭门、被连根拔起的交趾文官、士人、贵族。 这本是常理。 自古战败者的妻女、奴婢、部曲、财产,皆为胜利者所有。 但是,能像当今官家这般,将这种事情,变成了所有人都开心的事情的本领,还真没有人。 与官家比,陶朱公都只能算是个商道新手。 于是,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怎么运回去? 高遵惠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将手里的锦囊拆开。 里面是一张元书纸,纸上官家的御笔笔迹,若隐若现。 他轻轻拿出来,放在手上,像个看到了孔子亲笔笔迹的文人一样,虔诚而狂热的看着上面的文字。 上面的内容很简短。 可于江北沿海之地,择一深水之弯,以为良港。 高遵惠咽了咽口水。 他想了起来。 蔡确,在今年正月出判福建,为福建路观察使、判泉州、兼提举泉州市舶司。 陈睦出知明州,兼提举明州市舶司。 “原来,官家早就落子在此了!” “庙算之精,鬼神莫测啊!”高遵惠真的是被惊到了。 作为全程参与了这次战事的走马承受公事。 高遵惠知道宋军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摧枯拉朽的赢下战争的。 除了御龙第一将的战力强大之外,就是庙算占了先机。 章惇一招封官许愿,顷刻间让交趾五州倒戈,围困两州。 而十年前,郭逵南征仅仅是为了打通前往富良江的道路,就花费了数月。 这让南征大军,在一路横推之后,遭遇了暴雨,无数将士染上疫病。 郭逵不得不在胜利中与交趾议和。 而这一次,大宋南征,什么疫病、瘴疠不是没有。 但感染的人很少。 不过百来人,而且都得到了及时救治,病死者才七八个。 剩下的兵士,都是活蹦乱跳,没有半点水土不服的迹象。 那两百多名随军军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就是本地的土官们,也开始学着这些军医的法子,用生石灰给自己家的宅子消毒,烧开水放凉后再喝。 军医们的凉茶茶汤方子,更是广受好评。 土官们都开始在家里煮了起来,消暑、防疫效果,人人都爱。 就连他高遵惠也会饮用。 想着这些,高遵惠吐出一口气。 “公事、公事……”门外传来了吕嘉问的声音。 高遵惠连忙将手里的锦囊和元书纸收起来。 然后这才走过去,将房门打开。 “安抚何事?”高遵惠拱手问道。 吕嘉问拱手说道:“正要请公事来签押……”他说着就笑眯眯的将一叠文书递到了高遵惠手里,高遵惠接过来一看。 都是江北土官们签下的契书。 契书内容,则是这些土官们情愿向大宋广西右江经略安抚使司借贷钱款的契书。 这些人借贷的钱款数额从几千贯到几万贯不等。 而利息则是简简单单的四成年息。 高遵惠看着这些契书,咽了咽口水。 他抬起头,看向吕嘉问,眼中浮现出恐惧:“安抚,你怎么敢……” 此刻,高遵惠回忆起了吕嘉问在汴京的名声。 除了家贼之外,吕嘉问脑门上最大的标签是倍克! 他首倡的市易法和均输法,对整个天下商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吸血。 在王安石罢相后,市易务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敛财官署。 强买强卖,都是对市易务的夸奖。 市易务做过最夸张的事情是——强贷! 是的,天下市易务,都大范围的对商贾进行强制放贷。 不借都不行! 不借,就别想做买卖! 因此,吕嘉问饱受天下批判。 现在,这吕嘉问在这交趾之地,也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