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 (第2/3页)
建立了好几个修理漕船的船厂,还给纤夫们加了工钱,虽然不多,却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这样一个人,只要回朝,就是‘负天下之望’。 看看文彦博如今享受的待遇。 又如何服众? 别人会不会说闲话? “如今,学士院里的范尧夫和刑和叔,当在连夜草制制词,只待明日宣麻除拜。” 其一旦秉政,就没有什么人能阻挡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了。 “就像去年,他们觊觎着三门白波发运司里的差遣一样。” 这肯定是要宣麻,以表重视。 他的长相吕公绰、从兄吕公弼先后去世。 “今日,李邦直面圣时的那些事情……” 重点是——不要拦着年轻人的上进路。 大家一起鼓动、暗示、怂恿着李清臣当这个出头鸟。 “但,现在来看,交州就是比苏州、明州更适合种甘蔗!” 当年南征,他能和郭逵撕。 吕公著道:“虽有些冒昧……” “其姻亲也都在纷纷运作着,淮南六路发运司、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地的转般仓的差遣……” 韩绛听完,整个人都愣住了。 所以……这是在说给他听呢! 这是在点醒他——吕晦叔啊,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怎么风风光光的退下来了。 韩绛听着,皱起眉头来,问道:“晦叔此话怎讲?” 韩绛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楚。 大宋市面上现在的红糖,基本都是从苏州、明州那边来的。 他今天特意休沐在家,就是不想搅进来。 他想起了,熙河路那边的报告——熙州木棉,阡陌连野,纵渠相交,人皆以为喜! 能不高兴吗? 汴京城的吉贝布,一匹就要二十贯。 这是唯一可以对冲章惇威胁的办法了。 看看谁印的钱更多? “但老夫希望,子华相公上表致仕时,可以推荐范尧夫或者吕微仲,出知熙河兰会路!” 那时候,先帝还是颖王! “听说,那边种的甘蔗,不止长的比苏州快,还长的更高、更大!” 即使如此,韩绛依然提高了警惕。 谢安石姑且不说,王安石当年是怎么到的那个地步的? 别人不知道,他韩绛还不清楚? 当年,他和他的两个弟弟韩维、韩缜,还有现在在场的这位吕公著以及其两个兄长吕公绰、吕公弼。 不然,就不体面了! “而且,还将是身负天下之望,如东晋谢安石、熙宁王介甫一般,挟朝野人望回朝秉政!” 所以,他只是笑笑,就举起酒杯:“还请韩公满饮。” 更何况,当今天子还开创性的发明了元老辅政的概念。 以及致仕后享受的朝廷礼遇。 免得让年轻人看着生厌,给子孙平白的招惹祸端。 就等着今年,木棉丰收后,运回汴京换钱。 在大宋,哪怕做到了宰相,进步空间依然非常巨大。 让甘蔗和木棉交锋! “年底就能出蔗糖?” 而且,赵卨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犟起来是真的能出事的! “所以啊,老夫才说,一旦章子厚回朝必定拜相!”吕公著悠悠的说道:“而且,还是挟天下之望,一如当年王介甫般入朝秉政!” 赵卨在地方州郡为官十余年,吕公著就不信,他不想回京露露脸,顺便给子孙攒下一点恩荫。 甚至利用关系,从朝廷这里搞了不少政策去。 他早年在扬州做过官,也是在扬州认识的王安石。 便转移开话题问道:“晦叔听说了没有?” 吕公著一听,就知道韩绛已经答应了,这是和他讨价还价呢! 因为孙冕的诗还有后半阙: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刺史,也需重抖旧精神! 孙冕写完这首诗,辞官而去,退隐山林。 这是他担心的事情。 两家人的子弟里,他吕公著年纪最小,也最受到哥哥们的关照。 变成天下商贾纷至沓来,无数财富汇聚的热土。 好像并没有急着捞钱,反而干了不少实事。 章惇的形象,会变成一个什么形象? 治世之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