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未来的大宋官学 (第2/2页)
术思想又是当今大宋三大学派之一,而你的根基又要扎在西北,那么你不用关学用什么?你不用关学的弟子你还能用哪个学派的弟子?” 李虎恍然大悟,喜笑颜开 运气,我的运气太好了,谁能想到,长安的关学就是未来大宋变革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也太神奇了李虎连连摇头,感觉不可思议世上的事巧合多,但像今天这样巧合的也未免太少了 看到李虎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赵明诚和李清照相视而笑本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李虎不知道,他竟然要李清照出面,帮他把元佑党人都请到西北来,其实元佑党人的魁级人物大部分都在西北,如果把他们的子孙后代请出来,那不要说变法,李虎能不能西北立足都难说 “叔父张载先生是否在长安?” “哦早就去世”李清照笑道,“算起来,他去世已经快六十年了” “那他的弟子呢?是不是都长安?”李虎追问道 “他的弟子怎可能都在长安?”赵明诚笑道,“不过有几个弟子非常出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蓝田吕氏四贤和水先生李复,而水先生李复就在陕西为秦州知州”赵明诚捋须而笑,“说起来,他还是你的下属啊” 还有这样的好事?李虎嘴都笑开“那蓝田的吕氏四贤呢?” “这四位兄弟名气太大”赵明诚摇头道“你一个都请不到” 啊?有些傻眼 “不要对子胡说八道”李清照瞪了赵明诚一眼,然后对李虎说道,“吕氏四贤,最出名的是老二吕大防,他曾官至右宰相,和范纯仁共掌国事后来章主政党复出绍述,这位章公报私仇把吕大防一贬再贬,活活把他气死了吕大防的哥哥叫吕大忠他的两个弟弟吕大均和吕大临了不起,尤其吕大临吕氏兄弟把关学洛学化的核心人物”接着李清照叹了口气,“不过,这四兄弟都不在人世了吕大防最后一个去世,距今也快三十年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赵明诚说一个也请不到吕大防是元佑党人,是旧党,反对变法,那么吕氏四兄弟是不是都反对变法?关学既然支持变法,那吕大防为什么反对变法?吕大防为了反对变法,所以把关学洛学化了? “吕氏兄弟反对变法?”李虎问道 李清照知道李虎误会了,急忙解释道:“吕氏兄弟都是当代大儒,关学洛学化主要是指他们在关学的学术思想里融合了洛学至于在变法这件事上,吕氏兄弟的分歧很大,老大吕大忠和老三吕大均就支持变法,而老二吕大防和老小吕大临就反对变法,不过他们属于旧党中的温和派,就像党的曾布一样,曾布也是温和派,变法温和派”李清照看看李虎,郑重其事地说道,“变革是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你不仅需要变革派,需要坚定的盟友,同时也需要旧党中的温和派,需要一些朋友” 赵明诚用力咳嗽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有些僵,显然不同意李清照这句话 “张载去世后,关学出现了两大趋向,一个是以吕氏兄弟为代表的关学洛学化,一个是以李复为代表的关学之正传所谓关学之正传,是指以水先生李复为的关学弟子禀承关学学风,独传太虚即气之说,坚持关学之正流,而所谓关学洛学化,是指吕氏兄弟在张载死后,转而师承二程洛学,以洛学的义理心性学说影响和同化关学核心思想”赵明诚说到吕氏兄弟转学洛学的时候,眼里多了些轻蔑之色 李虎稍加沉吟,问道:“叔父,如果我们以关学为变革的学术思想理论,那要不要承认关学洛学化?” “当然要承认”赵明诚毫不犹豫地说道,“学派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好事,这也表明了儒学博大的胸怀” “张载是二程的表叔,关学和洛学本来就有很深的渊源”李清照在一旁补充道,“洛学就在洛阳,它的门生弟子非常多,而洛阳的西京国子监和嵩阳书院又是各学派集中之地,如果你打算把关学做为未来变革的学术理论,那你就要走关学洛学化这条路,不但要让关学吸收洛学的精华,还要吸收学、朔学、蜀学的精华,甚至包括象数学的优点,这样博采众长,关学才能扬光大,才能给大宋国策以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将来关学如果成为官学,朝廷以关学取士,你还怕没有人推行变法?” 李虎连连点头,接着问道:“叔父,接下来我们干什么?”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多,支持&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