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 玉玉了 (第1/2页)
在众多宰相纷纷落马、同僚御史纷纷外调的情况下,宋璟就像一个不屈的死士,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这份执着实在令人钦佩! 一直没表态的崔玄暐、桓彦范也为之动容,斗胆来劝女皇,恳请将二张下狱赴审,飞书之事市井皆知,总得给下一个交代吧? 在众人反复劝下,女皇总算同意了。 张昌宗终于老老实实来到肃政台,宋璟当即升堂审讯,哪知刚问了两个问题,宦官高金刚手捧敕书而来:“圣上有旨,张昌宗之罪一概赦免!” 皇帝口含宪高于一切,哪怕有大之罪只要皇帝下诏赦免,有司定罪也不能执校 只是这招有悖法理,若不是特别重要之人不会轻易用,然而女皇还是迈出这一步。 谋反罪都可特赦,下还有公理吗? 张昌宗谢过圣恩,一溜烟就跑了。宋璟气得拍案大骂:“早知如此何必推鞠,带上堂来乱棍打死不就了结啦!” 观审的崔玄暐、桓彦范见他大骂,唯恐其出过激之言反给自身招祸,忙过来安慰。 宋璟怒不可遏,回手指着桓彦范鼻子厉声质问:“你我分列左右台中丞之位,当同心戮力为国锄jianian,前番唐公、姚崇在时你犹敢直言,他们被黜你就怕了吗?怎不与我一同弹劾?” “我、我……”桓彦范满心委屈,他并非畏缩怯懦之辈,实有难言之隐。此刻见宋璟愤恨到了极点,想要把话破,刚一张口却觉崔玄暐从背后死死掐住他的肩膀! “惭愧……惭愧……”桓彦范把话强忍了回去,无奈而退。 只要女皇在一日,二张就不可能被扳倒! 宋璟乃是直性之人,况且入仕以来受女皇青睐,此案闹到这个地步他都未被贬谪,足见圣眷之深!有些事还是不要让他知道的好…… 就在张昌宗被赦免的当晚,术士李弘泰莫名其妙地死在狱中,此案不了了之,随着这一案落幕,朝中正义之士对二张的弹劾彻底失败。 难道这真是意? 东城有有一座格外耀眼的府邸,张灯结彩、披锦挂红,好一番气派景象。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相王、梁王之流的王府呢! 其实那是张氏兄弟的豪宅。此时张同休、张昌仪都在府中,饮酒作乐歌姬相伴。 贬为县丞?开玩笑!他们才不去偏远县受苦呢! 万事有他们兄弟罩着,赖在京城不走谁能把他们如何? 不过他家大门上突然出现一行字。 一日丝能作几日络? 张家人发现后很生气,这明显是戏弄之意,忙派家丁调查是何人所为。 可查了半毫无线索,只得把墨迹擦去。哪知隔了一晚这行字再度出现在门上,为此张家又折腾一番,这次连家丁都挨个审问,依旧没半点儿头绪。 如此六七日,清晨起来这行字总会出现在门上,张昌仪似乎明白了。 京师之地卧虎藏龙,这不知是哪位见识广远之人对他们的质问,甚至还有一丝规劝的意味,擦掉也只是掩耳盗铃。 其实张氏兄弟何尝不晓得自己的处境?一日丝能作几日络? 他们的富贵仅止于女皇在位时,即便现在使尽浑身解数拉拢臣僚,又能苟延几日性命? 害死武重润、武延基之事,武贤能忘吗?武三思能释怀吗? 放逐高戬,太平公主能罢休吗?找 术士相面正是忧惧使然。 莫看李武两家现在对他们笑脸相迎,可那笑容背后可隐藏了一把屠刀!就算李武两家能原谅他们,得罪那么多的宰相大臣,那些人岂能不报复? 就连百姓何尝不厌恶他们的富贵骄纵?未来不可设想,虽与他们有姻亲关系的武重福成为东宫第一顺位继承人,可连武贤这一关都闯不过,能活到武重福继位那? 就算再能活,武曌也不可能活一百岁。 到时候末日不远啦! 此时的张昌仪已不是刚入誓毛头子,祸福利害一切都明白,他望着那句刺眼的质问出神半晌,最终长叹一声,命家仆取来笔墨。 在那行字下面补了四个字:一日亦足。 事到如今早已身不由己,就算他们肯诚心悔过,下人能原谅他们吗? 况且女皇她老人家还没玩够呢! 她还要继续享受生活,岂是他们想收手就能收手? 这是一场末日狂欢,不死不休! 一日丝能作几日络? 过一算一吧。 摆烂。 不过朝廷的事情,却让百姓困惑了。 武曌为袒护二张把所有宰相都换了,甚至涉嫌谋反都能赦免。 难道女皇已被莲花六郎迷惑心智,打算把下社稷让与张家? 这种猜测未免离奇,可在远离朝堂的老百姓看来不无可能。 女皇一生特立独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她老人家做不到的! 还有些人揣测女皇有更换储君之意,而今武三思的权势并不亚于当年的武承嗣,据女皇几度驾幸梁王府,御史大夫李承嘉、鸾台舍人唐奉一、侍御史周利贞乃至曾担任宰相的韦巨源等人都与武三思相交甚厚,连二张不也将武三思吹捧为“十八高士”之首吗? 如果女皇反悔,不想还政李氏,那除了武三思还有承继下的更好人选吗? 种种捕风捉影的猜测莫衷一是,有些年迈积古的老人抚须感叹:“太正常了,这是我朝的传统。昔高祖、太宗、皇末年皆有纷争,恐怕这便是脱不开的魔咒,如今又至多事之秋。” 不过寻常民终究难以逾越九重阙,蔬食者cao那些心有什么用? 很快百姓的注意力就被另一件事吸引。 佛舍利入京。 武曌把佛教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意识形态与道家划清界限,依然是有他的目的。 《智度论》有云“供养佛舍利,其福报无边。” 传竺阿育王崇信佛法,曾受灌顶之礼,大力推行佛教。 释门弟子以佛祖火化后形成的遗骨舍利作为圣物,向周边各国传法。 至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土,汉明帝在扶风郡敕建阿育王寺,筑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