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八章 瞬间飞跃的造纸技术 (第2/4页)
的让人听得难受。 他一说把泥丸放在草木灰中,李孟羲立刻明白过来了,陶匠头头也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简单来说,泥丸之所以烧不圆,原因是不管怎么烧,往地上一放,下边肯定要扁。 针对此一处破绽,可以把泥丸放海绵上,放棉花上,放足够柔软的地方。 海绵棉花都没有,寻常能找到的柔软的东西,便只剩草木灰了。 又一个有趣技术得到了,李孟羲拿出纸笔把技术细则写下,想了想,李孟羲甚至能想出技术的改进之法。 就算是草木灰足够柔软,泥丸放进去,还是会扁的,可以在铁板上边做一些半球型的凹槽,然后把泥丸放到凹槽里,这样,泥丸要多圆就有多圆。 要问,制造圆球的技术有什么吊用吗,当然有吊用,有巨大的吊用,比如,大炮的炮弹,投石机的石蛋,弹弓,甚至于,复杂机械中的钢珠,等等。 李孟羲记完了制球技术之后,他随手写了二十斤粮食的粮票,走过去,塞到那个结巴的年轻陶匠手里。 年轻陶匠不识字,且可能不很了解匠营的规矩,接过纸条一脸迷茫。 这时,陶匠头头笑说,“拿着吧。这是你出主意的奖赏。” 年轻陶匠挠头,他一时没懂何为出主意的奖赏。 待之后明白了为什么得赏之后,年轻陶匠心中振奋,他暗下决定下回有活,也过来干。 这年轻陶匠不成啊,他根本没弄明白问题关键在哪,问题关键不是干活,是要动脑子。 虽说,此人愚钝,未能了解到奖励的深意,可再怎么说,此匠人劳动积极性一下就高涨起来了。 不久,匠人把新的泥丸烧好,新的泥丸在碗里烧的,碗里撒了厚厚的一层草灰,泥丸放在草灰里,柔软的草灰完好的保护了泥丸,泥丸只有轻微的变形。 待泥丸冷却下来,李孟羲把大大小小的泥丸捡起,不知是何缘故,泥丸普遍开裂。 匠人们说,是水太多没晾干的缘故。 水太多,没晾干,会导致开裂,这又是什么道理。 想不明白,问题随手记下。 —— 李孟羲手里拿着一大把大大小小的泥丸回来了,在关羽好奇的眼神中,李孟羲把一捧泥丸放在地上,从小到大黑摆放起来摆好。 测试对比工作,一个重要的要义是,要梯度进行,总不能一上来就拿强弩射吧,拿强弩来射,所有纸都会被轻而易举给洞穿了,这样最差的纸很跟最好的纸被强弩洞穿时的表现没任何差别,就无从比出高低。 李孟羲找人的做的从小到大的一堆泥丸,就是为了梯度测试。 实验的关键步骤来了,李孟羲让人把两张矮几凑近放平,中间留了不宽不窄的一条缝隙,然后,搬了一个大瓮,大瓮倒扣底朝上的扣在其中一张矮几上,接着,瓮底再放一个长的木板平放着。 李孟羲是准备用重力下落的力量来测试纸张强度,同样的一个泥丸,从同样高度落下来,力量是极其接近的,以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每张纸都受力完全一样,这是人力所难以达到的精确。 测试开始,第一张纸,艾蒿纸。 李孟羲令士卒两人拿起一张纸,把纸的四角按在两张矮几上悬空放置。 纸抻的很平,士卒们按着四角按的很紧,再加上特意在矮几上画了标线,纸张的正中正好对上上边的释放泥丸的木板。 李孟羲小心翼翼的把泥丸俺们木板顶端轻轻推下去。 泥丸稍微动了一下,滚出了木板之后,迅速下落,哒的一声落在了纸上。 李孟羲把泥丸捡起,纸张拿起看了看,检查完,他在表格上记录到。 艾蒿纸:一号泥丸,未破损。 接着,士卒们拿来第二种纸,第二种是剌剌秧纸。 按跟第一张纸一样的方法,纸张对着刻度放好,悬空放置,四角按紧。 李孟羲再一次把小泥丸从木板上推下来,嗒,泥丸砸落到纸上,纸张未有破损。 李孟羲记下第二个数据,【拉拉秧纸,一号泥丸,未破损】 随后,第三张,豆杆儿纸,泥丸下落,未破损。 第四张,节节草,未破损。 第五张,第六张,第七张…… 纸有几百种,一号泥丸自然就得重复测试几百次。 第一轮测完,绝大多数的纸,都没有被黄豆大小的泥丸砸穿,只有少部分纸被砸传了。 李孟羲检查了一番,他发现所有第一轮就被砸穿的纸都是因为植物纤维稀少纸浆太稀以至于造的纸太薄了,这才会一砸就破。 李孟羲拿起其中一张测试失败的纸,纸是【车前草纸】,李孟羲看着手里薄如蝉翼的一张纸,他眉头直皱,车前草这种草,纤维含量太低了吧。车前草这么低的纤维量,性价比不高。 随后,第二轮测试,李孟羲换了二号泥丸,二号泥丸比一号大了一圈,泥丸更大了,自然,从高处坠落的力量就更大了一点。 跟第一轮一样,第二轮测试,依然是,纸张悬空放在两张矮几上,刻度对正,四角按紧,泥丸从木板顶端自由落下。 测试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李孟羲跟两个士卒配合的相得益彰,每测试一个样品,李孟羲捡起泥丸,把数据记下,士卒们默契的拿来了下一个样品。 李孟羲很投入的进行着测试工作,边上,关羽看着李孟羲重复繁琐的忙碌,关羽看着都觉得麻烦,而再看李孟羲,不骄不躁,心平气和的测试着,关羽心中感慨。 经数百次测试之后,第二轮测试到了尾声,测试完毕,李孟羲检查一番,发现这第二轮测试,又有一些新纸被砸破或者砸穿了。 没被第一轮测试破坏的纸张,换了稍微大了点的泥丸,纸破了。这说明,撑到第二轮才破的纸张比第一轮就破的那些强度高了些许。 随之,开启第三轮测试。 三号泥丸,更大了,几乎跟玻璃球一样大。 又数百次测试,此次,又出现了一轮备淘汰的纸。 随后,第四轮,第五轮…… 泥丸越来越大,不停的有新的纸张被砸破,随之,剩的纸越来越少。 当试到第十轮时,泥丸有乒乓球那么大了,而剩下的纸,只剩百余种。 到第十五轮,泥丸大至网球大,未被砸破的纸,还剩六十九种。 至十九轮,泥丸大至苹果大,纸张剩二十三种。 李孟羲没意料到,准备了多达十九个泥球,结果多达十九个泥球竟然还不够用。 无奈之下,李孟羲只能中途停止。 良久之后,李孟羲俺们窑场回来了,这次回来,他怀里抱着好几个巨大的泥丸。 测试继续,所剩之十九个泥球,用铅球大的泥丸落下来一试,直接淘汰一半。 继续加大,一个更大的泥球落下来,所剩十张纸当中,两张砸穿,四张砸裂。 泥球已经非常大了,然而竟然有纸能撑得住,竟然一点没有破碎。 到最后,还剩最后四张超级坚挺的纸,李孟羲抱着排球那么大的泥丸砸下去,呲拉,纸没被当场砸穿,结果纸张受力太大,从四角按着的地方撕裂了。 李孟羲不由皱眉,他意识到,到达极限了。 这所剩的最后四种活到最后的四种纸,李孟羲一查标签,这四种牛逼坏了的纸,乃分别是【构皮纸】【青檀皮纸】【桑皮纸】【松皮纸】。 松皮桑皮李孟羲认识,但是构皮还有青檀又是什么。 暂停下测试,查看这所剩的最后四种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